21日,全国各族人民举行哀悼活动,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同胞的哀思,也用特殊方式表达了再接再厉打好抗震救灾这场硬仗的决心。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部署抗震救灾,有关部门和地方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各路队伍迅速集结,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措施抓紧救援,尽最大可能搜索营救被困群众和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施政理念和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救援人员全力以赴,灾区干部群众奋起自救,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持续一周的抢险救援工作克服了高原缺氧和天气变化等重重困难,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周来,2万多名救援人员累计搜救营救被困群众1.7万多人。3万多顶帐篷、5.5万件棉大衣、18万床棉被、800吨食品等救援物资迅速运抵玉树,及时分发给受灾群众。同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落实防范余震措施,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维护好灾区社会秩序,积极为灾区恢复生产、学生复课创造条件……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确保了搜救工作不留死角,确保了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目前,人员搜救已覆盖全部受灾村庄,伤病群众已得到及时救治,危重伤员已全部转运外地治疗,受灾群众已得到临时安置,灾后重建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灾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直接指挥下,这场抗震救灾斗争进行得有序、有力、有效。地震、减灾、民政、卫生、交通、铁道、民航等相关各部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当地干部群众等各种救援力量形成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推进。震后24小时,通信和主要道路交通基本恢复;不到48小时,重点地区基本通电;不到72小时,上千名重伤病员被转运到条件较好的医院救治……紧急而有条不紊的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显示了党和政府应对重大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
玉树地震救援,再次砥砺了中国人民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坚持科学、依法、统一的原则,使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实践证明,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凝聚起全民族的精神力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打好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抗震救灾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当前,抗震救灾处于抢险救援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并举的关键阶段,打好这场硬仗,就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做好后续各项工作。要继续开展人员搜救、救治、卫生防疫、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通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切实加强救灾捐赠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抓紧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各项工作。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强的毅力。玉树地震灾区地处民族地区,也是贫困地区、生态重点保护区、高原高寒地区,适宜施工的时间短,运输建材物资难度大,恢复重建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必须在科学评估、搞好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订重建方案和实施办法。有关各方要坚决按照中央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利用资源,像抢险救援一样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恢复重建工作。
“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我们坚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有灾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一个环境优美的新玉树一定会早日建成。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上图为各地群众悼念的场景。
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