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上“副部级”大学就“一流”?

2010年04月21日 10:19   来源:黑龙江晨报   杨东平

 

  近年“副部级大学”的扩充,是教育领域“官本位”回潮的显著一例。这种情况令人堪忧——继2000年前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二十余所大学被确定为“副部级”,最近,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11所大学也升格为副部级。这样,我国现有约32所副部级大学,都是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优秀大学。

  中国的优秀大学怎样发展建设、怎样争创“世界一流”,一直为国人所关注。国家的一个重大举措是通过“985工程”对若干研究型大学进行重点投资建设。提升这些大学的行政级别是否属重点建设的另一措施不得而知,但其合理性却是应当从根本上予以质疑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教育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中,即取消了普通高校的行政差别,将所有高校均定为局级。以中国高校差距之大,享受划一的待遇固有不尽合理之处。但解决的方案应当是通过进一步改革,让高等学校在社会上自主生长,确立新的机制,如同国企改革那样,而不是退回到行政化的老路上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体制改革的滞后,也出现一些明显的问题。“副部级”高校是教育领域“官本位”回潮的显著一例。另外一例是,经新一轮高校合并调整,部门办学的陈旧体制被基本破除。然而,它在教育部门却反而被强化。由于合并后教育部所属高校由原先的36所增加到71所,其管理职能却并没有相应改变,于是出现这些优秀大学“跑部前进”、甚至不得不设立驻京办事处的怪事。

  近年来,国家教育投资大幅增加,但拨款和资源配置的体制并没有改变,从而产生了一个负效应:教育部门原本应当转移、下放、缩小的行政权力反而被大大增强。

  不久前,中国银行宣布,从今年下半年起,中国银行的人事制度序列中将不再出现行长、处长等行政官衔,而代之以总裁、经理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理人头衔,以淡化和取消企业的行政级别。辽宁省将逐步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建立校长职级制,形成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流动能进能出的机制。企业界能做到的,教育界能不能做到?中小学能做到的,优秀的大学是否更应该做到?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