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前,江民科技董事长、著名反病毒专家王江民先生因突发疾病,不幸去世。一位中国软件业界中的奇才、国际上赫赫有名的“杀毒王”就这样遽然而去,不能不说是我国软件行业的一大损失。
王江民的一生以及他在自己领域中所做的贡献,无疑具有传奇色彩。当然,像这样一位没有进过正规大学的校门、仅仅是一个街道小厂的技术员、38岁之前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的天才,几乎是无法复制的。但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英雄,王江民却树立起可供效仿的榜样。
王江民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创造出自主品牌,在一个曾经空白的领域中抢占了制高点,为后来者铺平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此过程中,他体现出的勤奋、好学、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和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十分难能可贵。经济史学家曾经总结认为,当年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相当一批工匠、学徒、神学院的学生、乃至喜欢搞些小试验的贵族等等人,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断地进行创新。因此,蒸汽机、纺织机、精密计时器以及先进冶金术等新的机械设备、新的技术工艺不断被发现发明,最终形成了领先于世界的工业体系。在今天,当我们为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尽管全球的科技水平已进入到更高的阶段,尽管新的创新更多地需要经过高水准教育的专业人员去完成,但任何一个普通人能够具有的创新精神都是国家所奇缺的,像王江民那样成为一个创新者,是时代的要求。
据说,王江民“下海”创业是“被逼出来”的。当初,他曾试图出售自己的专利,可惜无人识货。无奈之下,他只好自己成立公司试一试。很难想象,如果那时他的尝试失败了,江民公司破产倒闭还在其次,中国的杀毒软件行业将会受到何种损失恐怕是难以推测的。提起这样一段往事,与我们的创新体制建设有关。事实上,一个完善的、运转良好的创新体制,应该尽量避免让王江民那样的发明天才去冒在市场上推销产品的风险,避免让这些天才为了公司经营牵扯更多精力,甚至以付出健康为代价。国家不仅需要建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创新者,不仅需要支付高额价格收购来自民间的创新成果,而且需要为创新成果的市场化配备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形成相互配套的人才队伍。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创新天才们的思想火花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另一方面也确保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创新成果高效率地转化。
王江民的英年早逝,再一次将科学家、发明者、创业者们的健康问题提了出来。作为中关村的第一代创新者和创业者,王江民们,柳传志、段永基们曾书写过不同的传奇,曾为国家为事业付出过巨大的心血。这一代人留下的创新成果和创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值得发扬光大。而对于他们那一代先驱者,我们不仅要树为楷模,追随效法,同时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也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毕竟,人才是创新的根本。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