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空巢化现象令人担忧

2010年04月03日 07:1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程武
    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有名的电影《陈奂生上城》,讲述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民面对城市的陌生、胆怯以及由此闹出的一系列笑话。30年之后,中国社会无疑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今天的中国,除了老人和未成年人,农村里的人平时几乎都在城市里工作上学和生活。把近年来盖起来的楼房和农活,都留给了家里的老人们。有人撰文担心中国很快会进入老龄社会,其实,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在某种程度上早已进入了老龄社会了。很多家庭都是一个老人住着两三层的自家楼房,没有老人的家庭,近年来新盖的楼房就常年闲置。

    我们不难预测,今后农村的常住人口还会越来越少。一方面这一代的青壮年农民已经融入了所在的城市,他们很难再回到农村生活;另一方面,他们的子女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国家近年来实施的大学扩招政策和民办大学、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他们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而留在城市。我国农村正在朝着老龄化和空心化的方向在发展。

    笔者想提醒大家思考的是,在这样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人口加速流动的时代,我们的社会公共服务应该如何适应,我们的政府应该如何相应地改善服务,适应这些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工和农村中的留守老人。随着青壮年劳力的逐步减少,我国的农村经济又该如何改革和发展,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无疑就是城镇化新政,户籍制度改革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报告中着重提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未来通过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推进城镇化,无疑有利于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当然,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户口一张纸的问题,关键是要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当前,全国各地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房价,是推进城镇化的最大的障碍。安居才能乐业,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农民工永远很难有真正的归属感,也永远难以从被社会边缘化的阴影下走出来。

    在这个农村人口高度流动的时代,在目前城市还很难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与市民同等服务和待遇之前,笔者呼吁各地政府应该加速电子政务和网络化服务。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其他政策信息方面,各地政府应该能够通过网络提供及时服务,方便在外务工的农民的生活。各地政府在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和培训上,也应有更大的作为,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公平正义比阳光更有光辉,就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更多地照亮我们可爱的广大农民工的人生吧!无疑,他们是我们城市人最可爱的兄弟和帮手,他们的眼泪就是我们的眼泪,他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