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问政”成常态,公民尊严必到家

2010年03月18日 09:37   来源:荆楚网   笪祖煌
    



    昨日,江苏睢宁县举行十大网络事件评选揭晓典礼,“政府组团上网”、“网络问责撂倒规划局长”等被评为网络典型事件;网帖“谁动了我的低保”,因推动了该县低保公开制度,高票入选十大事件。同时,公布了年度短信及网络舆情分析(3月17日《新京报》)。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让人民更有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此为政府对民众的良好许诺,得到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然而,“尊严”二字并非空洞的说辞,而应当是各级政府身体力行的展现。

    睢宁县运用网络这个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实行网络发言人制度,将全县113家单位全部实名注册上网。各单位网络发言人需根据网民提问和各自职责进行回复,并且时限不得超过48小时,否则启动问责。如此,畅通舆论表达渠道,有的放矢问政于民,依据舆情、一竿子到位行政,使民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让公民尊严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

    可以说,睢宁县“网络舆情问政”的实践,实质上就是“维护公民尊严”的具体行动。例如,17条举报违章建筑的信息,让7名官员被免职;1个反映低保问题的网帖,推动全县低保的网络公示,促使1188户违规低保取消,退回低保金11.7万元。再如,网帖反映招商市场内存在违章建筑问题,规划局网络发言人跟帖“将依法处理”,该局直属所又跟帖“已立案处理”,可迟迟不见处理结果,规划局长因此事被免职。这些,既体现了百姓合理诉求的尊严,被维护、被采纳、被落实,也反应了民众质疑不容敷衍搪塞,公民尊严终究被彰显的事实。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行互联网的信息时代,睢宁县“网络问政”并非个案,也非首例,而是“网上行政”的一个缩影。可现实状况却是,不少承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往往呈现“权力傲慢”与“公民尊严”相矛盾、被抵触的情形,“被就业”、“被增长”、“被幸福”、“被自杀”、“被代表”……时常显露抬头。诸如此类,公民无论是经济自由还是精神权利,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若此不重视、不解决,睢宁县的实践很可只是“一花独秀”的孤例,而形不成“春色满园”的常态!

    由此可见,理应为公民尊严而努力的政府权力,因部分官员的人为因素,被扭曲异化成为其“掣肘”。而公民的尊严与政府的权力,又是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的。所以,要破解“被时代”的“公民尊严”之困境,更在于以执政者之良愿,结合公民权利诉求之合力,辅以制度及问责之约束,方可消除部门官僚之“掣肘”,实行与维护公民尊严相适应的公权力。睢宁县的所行所为,正是推进政府权力有益改良,促进公民尊严保障到家、落到实处的有效尝试,值得推而广之!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