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乡政府网站上政府机关开支公示情况。
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公示出今年1月份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记录每分钱公务花费,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3月15日潇湘晨报)
毫无疑问,在“三公”浪费几成公开秘密的现实语境下,“全裸”乡政府闪亮登场,必然引来无数顶礼膜拜或激愤致敬的粉丝。当然,地方政府部门敢于在财政支出上如此“赤裸裸”,不管真实性如何、绩效如何,其激荡起的民意涟漪与权责光芒已经让舆论深感暖意。
网络上叫好声一片,进而凌厉地追问:还有多少地方政府敢于“全裸”?这些简单的类比式追问,直接将“全裸”乡政府推上了不义的风口浪尖——白庙乡政府财政公开了,其他的乡政府呢?推而广之,更多的地方政府部门怎么办?但问题是,这个“全裸”乡政府真能算一个财政公开的模本吗?
财政公开,尤其是公共支出的公开透明,一直是令公众纠结的话题,也是民主监督举步维艰之处。眼下的难处有三:一是大多地方懒得公示,谁也不知道钱怎么花的;二是有些地方在代表的质询或民众的申请下,部分公开,其结果等同于不公开;三是少数地方积极主动公开了财政收支、预算决算,但内容晦涩深奥,代表委员都未必看得懂,更不要说财会知识有限的普通群众。政府要阳光、要透明,公开公正是个主线。但公开不是个次优选择,不是“总比不公开要好”的价值判断,而是基于制度体制作出的程序性安排。就拿这个“全裸”乡政府来说,“裸”得固然让人砰然心动,但这“裸”究竟是一时冲动还是另有选择,的确还很难说;再者,今年“裸”了,明年还能不能“裸”,此后又如何应对民意的赞弹,似乎还看不出有规可循的说法。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份“全裸”账单中,尽管有极为煽情的“1.5元买信纸”项目铺垫,但也有更多值得推敲的烟酒宴席开销夹杂其间。
基于民主内涵的政府信息公开是什么?形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合乎法律制度的内容。我们呼吁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财政信息公开,但是,如果公开就是“盗亦有道”的逻辑,或者“浪费一包好烟总比浪费两包强”,则这样的公开不仅悖逆了民主法治的基本底线,更可能成为潜规则招摇出山的无耻盖头。
可以肯定的是,出了一个“全裸”乡政府,你还别指望它像复印机一样拷贝出“全裸”的更多地方部门。道理很简单:财政信息的公开,于乡政府而言可能是几页纸的事情,于一个城市而言,恐怕就不是几个人签名能管束得了的。因此,“裸”只是一种可爱的形式,基于民主的公开要旨,应有更丰富、更稳定、更可期的表达内容。
当然,公权部门最当读懂舆情对“第一全裸乡政府”的醉翁之意,而公民社会的我们,也当对“全裸”乡政府有更理性的考量——在赞赏的同时,不能忘了经济社会的守望;在围观“全裸”乡政府之后,起码也应有稳妥的质疑。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