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热背后隐藏“择校热”

2010年03月10日 11:00   来源:光明网   刘家喜

  时下,校外奥数培优太“热”,小学生平日在学校请教的基本都是奥数题,以致老师们无奈自嘲“数学教研组成了奥数教研组”。奥数培优带来的尴尬,让老师在学生面前有些“掉底子”的感觉。类似的现象,在一些小学并不鲜见,也让老师们颇感担忧。

  报道说,熊菲是汉阳区西大街小学的数学教研组长,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教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间,学生总是拿着奥数题来求助。多数时候,熊老师会解答出来,再讲解给学生听。不过,她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这时候她会向教研组的同事请教,大家合攻这道奥数题。

  对于熊老师常常遇到的“尴尬”现象,作为一名有着25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其中的原因尽管方方面面,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是“利益链条”使然。据了解,近年来,武汉市“小升初”择校采取“电脑派位+自主招生”这一模式,知名初中自主招生的学生,不少为培训机构推荐。其背后的“交易”是,名校和培训机构似乎已达成默契,互惠互利,当然也有因培训机构提供“假情报”导致“两败俱伤”的时候。可见,是利益的链条把学校与培训机构死死地“捆绑”在一起。显然,这样的办学理念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原因之二:在于我们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所谓的“热点学校”与“薄弱学校”相比的话,虽然说不上天壤之别,但至少是相错在几个层次上。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有“肉”吃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喝“稀饭”了。于是,“择校热”应运而生,道理很简单,还是那句老话,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一些家长不惜掏高费让孩子参加这培训那培训,为的是拿个本本上“好学校”。看来,家长们如此做也的确也属无奈之举。

  眼下,笔者还清楚地记得记得前些年,面对中小学生身背一二十斤的书包,我们的媒体和社会大力呼吁为他们“减负”。如今倒好,学生们书包的重量表面上看是降下来了,但随之而来的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却日渐升温,大有一直火爆之趋势。因此,笔者认为,若说书包之重是学生“物质负担”的话,那么,社会戳就而成的“考证热”便是学生的“精神负担”。在此,我也坦言,要是任其发展,或许不少的学生会被这“两座大山”压得爬不起来。事实上,当今戴眼镜的“小老头”现象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因此说,“奥数热”的表面看似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背后隐藏的是“择校热”。我在此值得提醒的是, 去年,世界数学大师安德烈·奥昆科夫到南京大学访问,竟被中国小学生的一道奥数题现场难倒。事后,这位大师实话实说,“我从没学过奥数,也从没有参加过这类数学竞赛。”看来,孩子成才不一定要挤奥数“独木桥”。家长们,让孩子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吧,莫做奥数“陪学者”的牺牲品。

  行文至此,我至今还不明白但一直在思考的是,为什么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划片入学”的就学制度,落实起来老是“雷声大雨点小”?同时,喊了多年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均衡发展”为什么像蜗牛爬行一样慢?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