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smxking在“两会微博”上留言:两会要“开方服药”,不要“说说拉倒”。寥寥数语,表达着民意的期待。
我们看到,一些代表委员提交或准备提交的议案提案中,有些问题,是沉疴旧疾,是两会上的“老生常谈”,却一直没有破解。比如教育支出占GDP4%的问题,差不多是两会议题中拔不走的“钉子户”,至今无法如愿以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作为一大亮点,被舆论热议。有评论直截了当地指出:“公众越多批评力,政府越强执行力”。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认知,倒是“由谁创造监督政府的条件”之议论更接地气。
论者说:政府工作报告是年度施政纲领,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也就并非只是原则性强调。需要明确的是,这样的理念进入施政纲领只是开始,如何落到实处,体现为国家发展现实,更为重要……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就是人民对自己托付出去的权力以及行使这些权力的人实施监督。那么一个基本逻辑就是,这种监督权的实现不该反过来由被监督者给予,而是用制度来约束权力,保障人民的权利,使之处于一种平衡关系。”
毫无疑问,批评监督政府是公民的权力,但是要单个的公民人人都去行使这种权力,并不现实。所以,才有了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代议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人民监督政府、行使权力。从理论上看,制度的设计几无瑕疵,我们要追求的是,理想的制度如何通过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式,实现与现实的完美对接。
举一例以证之。公民都有权监督政府的花费,可他没有直接的否决权,甚至连查账的“资格”都不具备。但作为他们的代言人,人大代表却有权力否决财政预算案,在批评监督政府方面,拥有更直接的权力。
故而,监督政府不妨从监督代表委员开始。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