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新时期雷锋精神如何重新定位

2010年03月06日 07:48   来源:新华网   张永明
    今天是纪念学习雷锋活动47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日子里让我们一起重温雷锋这平凡一兵的不平凡人生,重新解读他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显得非常必要而有意义。

    雷锋,这个曾经人们非常熟悉的名字,在80后、90后的眼中正变得慢慢陌生。熟悉它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名字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记忆。小时候,幼儿园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第一首曲子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从那时起,一个孩童开始记得有一个人叫雷锋;陌生的理由,更多的是当今时代的人生体味:雷锋这个名字所赋予的社会意义、奇托的精神内涵、散发的人性光芒也在悄悄的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经济日益全球化、政治生态逐步民主化、社会利益诉求日渐多元化以及各种社会观念和思潮不断涌起,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新形势下,过去计划时代下单一指令性经济培育出来的道德准则,是否适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肉强食的经济法则;原先意识形态式的宣传在如今波涛涌起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资产阶级腐朽观念和思潮面前,是否依然具有绝对的天然优势。雷锋精神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符号在新时期能否依然发挥着作用,起到巨大的号召力和感召力,这是一个新时代的现实拷问。

    面对现实的拷问和质疑,我们的回答是坚定而又肯定的。雷锋精神作为道德的楷模和榜样在新时期、新世纪必将发挥它巨大道德力量和人性光芒。这不仅仅是新时期的新要求,同时也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新定位。

    首先,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伦理的回归。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也是产权明晰的多元经济,拥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诸多天然特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原有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物质文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它对精神文明的内生需求也是必然的。雷锋精神的内涵之一奉献精神,也正是市场经济这个时代我们所应大力提倡的。现在雷锋精神已逐步成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从汶川地震民众千里自发的救灾行为,到湖北信义兄弟不欠薪的生死接力正是雷锋精神在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其次,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呼。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提到全党面前。一个和谐社会的构建除了物质的丰富以外,人文素养、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雷锋精神内涵之一“螺丝钉”精神,就是要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点滴做起,把自己生命溶入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也正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新作为。

    最后,它是社会公德重塑的真实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复杂,社会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的结构性矛盾频现,导致了社会公德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具体表现在人们过多的重视自身利益,为了自身利益而漠视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具体行为有极度破坏性地开发环境资源、恶劣的网上传播色情、金融诈骗等。在这一个形势下,提倡雷锋精神就是要提倡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和乐于奉献的人文关怀。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活跃在赛场内外的志愿者就是一个一个鲜活的雷锋,雷锋精神并没有消逝,它正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着社会公德的接力,重塑着我们的道德家园。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