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论黄河三角洲开发升级
2010年01月17日 07:18   来源:大众日报   □ 本报编辑部
    (一)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施力于山东、作用于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率先发展的东部沿海以及环渤海地区,将因此获得发展前行的有力支撑点,致力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山东,将因此获得发展的“国家动力”,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之欢欣鼓舞。

    (二)大江大河滚滚入海,形成神奇肥沃的三角洲,不仅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动植物世界,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回望中外发展,凡是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适时开发其拥有的大江大河三角洲;凡是适时开发大江大河三角洲者,无不为地区全局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小小三角洲是撬动全球经济的杠杆支点,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经济增长极。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块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接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近处长三角,可达中西部,接靠东北亚,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系统独具特色,后发优势明显,是进行高效生态产业开发的良区佳地。国家提升黄三角开发,顺应大江大河三角洲开发趋势,发挥黄河三角洲资源禀赋优势,是对山东发展的巨大支持和亲切关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大手笔,必将对山东和全国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三)黄三角开发突出高效与生态相结合,是推动区域科学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一直横亘待破的难题,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地摆在世人面前。黄三角以科学的开发模式作出探索,就是通过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以对资源的最小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破坏,取得最大的发展效益,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道路。

    高效生态之路是一条生态和发展结合的范例道路,以生态和谐、高效增长、协调发展为特色,以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生态保护型为内涵,既要掘地生金、挖河淌银,又要水草丰美、田园牧歌,经济发展既能够满足当代需求,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之需。这不仅是黄三角的发展道路探索,更是致力于科学发展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对21世纪中国发展模式的响亮回答。

    (四)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东部沿海和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并引领全国发展。

    经过多年大力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呈现东中西梯次展开、趋向协调的发展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东部沿海地区依然发挥火车头作用。黄三角开发升级,使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五小”国家级经济区倏然成型,最后一个空白区的填补更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海经济区五小经济区,是继1984年国务院批准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后,国家推动东部发展的又一重要布局。如果说,当年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是我国东部一串熠熠闪光的明珠,那么,今天“三大五小”经济区则是八块沉甸甸的金砖,金砖与明珠交相辉映,大小交错,遥相呼应,布局趋于完善,作用渐为协同,对于在新时期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并且辐射带动中西部,具有重大意义。

    环渤海经济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但直至今天还没有发挥像珠三角、长三角那样的拉动作用。其中原因复杂,一条重要原因是缺乏连贯的支撑点。而造成此点的一大原因是,在环渤海西岸、北岸各有“国”字号经济区的架构下,南岸的黄三角地区出现空白,近20年来仅在省级层面上挥扬开合。现在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南岸短板补齐,整个环渤海经济区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以黄三角和辽宁沿海为南北两翼,连贯布点,错位发展,整体提高,必将对全国大局产生重大拉动作用。

    (五)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山东应对区域竞争、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环顾山东周边,发展各有韬略。尤其是山东北部,天津滨海新区在国家战略支持下蓬勃发展,今年刚刚跻身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带动东北地区打造全国“第四增长极”为己任,发展亦是有声有色。黄河三角洲处于山东对接环渤海经济区的前沿地带,开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实力弱,竞争力不强,如不迅速升级,将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被抽离的危险。同时,在低级别开发规划下,即使有意对接先进地区,也会因为战略级别不对等,而使合作效果打折扣。黄三角开发升级,使黄三角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三足鼎立,为山东参与环渤海地区的竞争合作,打造了一个有利平台。

    (六)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力推动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就要推动全省协调发展,就要将省委确定的总体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在我省区域经济“五大板块”中,黄三角在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上,都落后于其他四个板块,与其所处的重点带动战略重要增长极地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经济带地位,皆不适应。推动黄河三角洲奋起直追,担负起在全省发展战略中的任务,已成为强省建设的紧要一环。黄三角开发升级,对内可提振信心、凝聚合力,对外可产生巨大集聚效应,是推动发展的宝贵机遇。

    (七)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山东转方式、调结构发挥巨大支持作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山东产业结构偏重,调结构的任务尤显重要。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愈加暴露出我们在这方面的不足。进入“后危机”时期,保增长压力相对减轻,但转方式、调结构问题再次凸显。国务院批复的黄三角发展规划,将黄三角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起点高、定位高,以增量部分直接切入高效生态产业,

    存量部分则加快转型升级,如此大换血、大输血必将带来大调整、大转变,必将有效带动全省发展方式转变。

    (八)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统一。这是我们推进任何区域开发必须遵循的一条铁律。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最佳途径。在生态经济下,无论是新上项目、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形成,都要以生态环保为红线。要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就是要实现“油洲加绿洲、生态加发展”的发展模式,既要开发油洲又要保护绿洲,既要上项目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九)地区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统一。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使这一地区迅速隆起为发展高地。尤其是在山东板块内,至今仅此一家“国”字号。升级提格的黄三角,特立独行无出路,只有自觉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势,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才能实现最集约最大效益的发展。为此,黄三角内部首先要实现一体化发展,并主动对接省内其它经济板块,更要自觉纳入环渤海经济区的大盘子。

    黄三角地区包括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跨地区跨县市程度较高。各地只有树立大局观念,自觉以一体化为己任,共建共享,主动融入,才能共同发展。在省内,黄河三角洲东接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西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具有接受辐射的良好条件;在环渤海经济区内,黄三角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互为犄角,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国家将统筹整合环渤海发展。处于有利区位的黄三角,只有抓住机遇南连北接,才能集聚要素,在与发达地区一体化发展中推动自身发展。

    (十)提升产业结构与夯实交通基础相统一。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突破所在。黄三角志在发展高效生态产业,以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必将一路前行。对黄三角来说,提升产业结构必须与夯实交通基础相统一。

    黄三角开发时间晚,交通条件薄弱,对内直接制约经济融合,对外则限制腹地拓展。内部融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经济腹地则为发展注入外部新鲜血液。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推动产业在较大范围内梯次循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当前黄三角内部各自为战现象严重,经济腹地则仅限于鲁西北地区。放眼省内外,济南周边地区、河南东部、河北南部以及山西中南部,都应当覆其羽翼之下。为此要在加强港口出口建设的同时,大力修建铁路、公路,既疏通区域内通道,又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在交通对接中实现经济对接。日前德大铁路、龙烟铁路开工建设,贯穿黄三角地区的德龙烟铁路将得以贯通,相信必将有力推动黄三角地区的融合和拓展,从而加快黄三角地区产业升级。

    (十一)培育大企业与发展产业集群相统一。纵观中外发展,产业集群是促进地区经济整体发展并且实现富民的最佳产业形式。同时,只有大企业与产业集群并立,才是促进二者共同成长的健康产业生态。黄三角地区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大企业支撑,这里有亚洲最大或全国为冠的大企业,将本地区的一些经济指标高高顶起;但这里的大企业往往自我循环,产业链条短,缺乏围绕大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山东经济“大象”挺立、“小狗”缺乏的特点,在黄三角清晰地表现出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三角开发,只有切实改变这一状况,培育大企业与发展产业集群相统一,才能促进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黄三角开发升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效生态经济对区域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以战略眼光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跨越门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抓住黄三角开发升级的契机,加快黄三角地区建设,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