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期待"两会"为资本市场发展带更多利好

——写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之际
2010年03月03日 08:26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董少鹏
    2010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社会各界对此寄予厚望。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和改革热点折射器的中国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夕就已开始热身,投资者对区域振兴、高新科技、三农、医疗、低碳经济等概念股票投入了较大热情。这从侧面、部分地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和进一步深化体制变革的要点和重点。

    虽然历年“两会”商讨和决定的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大事,并不主要针对资本市场出台相关政策,但历年“两会”都对资本市场发展产生中长期影响。

    广大投资者关注“两会”热点与政策动向,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种功课。我们期待,今年“两会”能够给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深化改革带来更多的利好消息。

    2010年被温家宝总理称为“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他在2月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解释说,“最重要的是处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概括了“复杂”二字的内涵。

    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持平台,也要吻合“处理保增长、调结构、稳通胀三者之间关系”的客观要求。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当在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的原则下,为资本市场长远发展搭建相对宽松的政策和制度框架。

    第一,资本市场在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要为保增长、调结构发挥积极作用;资本市场承担这样的任务,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

    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按照这一要求,在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在科技支持、三农投入、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改革方面,资本市场都大有可为。

    上市公司群体作为优势企业,可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多下功夫,多出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途径来实现。就证券监管而言,可以优先对体现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给予融资倾斜。

    从资本市场服务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局出发,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自身的稳定发展机制。业已推出的创业板市场需要扩大规模、完善监管;融资融券、股指期货需要在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推出;并购重组政策需要更加注重效率。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要进一步考虑资本市场自身发展需求。

    从过去经验看,我国资本市场运行受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进一步考虑宏观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协调性,采取措施促进两者的协调,应当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但基础并不牢固。而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以及潜在风险也都存在,尤其需要政策上的稳定,尤其需要政策上的顺畅承接。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是一方面,针对性、灵活性是另一方面。对此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执行政策的艺术。

    对于中央不断重申的“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继续做好解疑释惑工作。针对不时出现的外围有关货币政策退出的情况,尤其需要适当的政策解读。

    对于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要努力采取立体措施,其中应当包括资本市场政策措施,减少过于依赖货币政策的倾向。

    就收入分配改革而言,无论从一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来说,与资本市场都有所关联。如果说对上市公司员工收入水平的掌握尚不难的话,那么,对股市投资者收入征税水平的掌握,却是难度很大的。前期已经在推进的个别征税改革,需要认真总结。

    第三,重点产业的政策调整要有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

    当前最受关注的产业政策就是房地产政策。与此类似的还有汽车产业等。讨论和决策这些方面的政策变动也需要兼顾资本市场的反应。

    就房地产领域而言,需要抑制的是部分城市过度的投资性和投机性住房需求,要解决的是保护较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权益、满足较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如果简单地理解为压制房地产市场发展,或者炒作为房地产行业一团漆黑,其实都是偏颇的。

    对房地产、汽车等支柱性产业的政策进行调整,尤其要强化中长期导向,减少“急刹车式”的调控。

    全国“两会”是代表委员们围绕大局,坦陈直言、献计献策,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场所,我们衷心期待会议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相对协调。我们也期待,在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向好的基础上,资本市场也迎来更多的长期利好消息,开启一个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新时期!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