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无需帝国大厦式地标

2010年03月02日 13:40   来源:光明网   田力

  昨天,2010年世界城市建设国际论坛开幕,这是北京市政府部门首次大规模邀请专家对世界城市进行研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认为,打造世界城市应建设类似纽约帝国大厦式的地标,作为北京现代商业文化的象征。(3月2日《京华时报》)

  北京目前的地标性建筑,最典型的是国贸三期,高度是330米。因此有人提出,要开发的这个区域,地标性建筑的高度不会低于国贸三期的高度。同时,有记者从丰台区“两会”获悉,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综合方案已通过,该商务区的规划范围、用地布局、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方案已获批。位于商务区3公顷的核心位置,将建起一座以300米高楼为高点的大厦群。

  不仅在北京,不只在现在,建设地标性建筑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知疲倦地在各地上演再上演。在开发利用资源、寻找“城市名片”方面,许多地方可谓殚精竭虑。甚至前不久有的地方提出要投入巨资,建设一批将“百年不朽”的公共设施。如此宏大的决心与毅力,令人感慨。

  地标性建筑宏伟壮观,引人注目,自然形象高大。但又有多少人统计过,自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城市中究竟建过多少处有意为之的地标性建筑,更有多少真正融入公众的记忆,在思想中成为不朽。恐怕更多的是沦落到尘埃满面、荒草横生,甚至早被一拆了事。

  一座城市的内涵并不在于有多少地标性建筑,更不在于它们有多高,而是它在历史演进中自然形成的、无可比拟的底蕴。现代城市的发展更是关键在于相关制度的完善,在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于百姓民生的改善,在于社会整体的进步。我们所要做的至多只是顺势而为的推动和促进,这不是一两个所谓地标性建筑能带动和决定的。从当前来说,我们的政府财政仍不富裕,我们的不少老百姓依然没有实现小康。因此,往脸上“贴金”的不应该是地标性建筑,更应该是民生工程。

  打造世界城市应建帝国大厦式地标的提法实为不妥,真正的世界级城市应该在城市发展中慢慢积淀,所谓的风格与形象也需要在城市的历史进程中自然形成,而这一切都无需地标性建筑的“撑腰”。只有将城市的建设与社会公民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历史风貌衔接在一起,跳出所谓地标的“纠缠”,这个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公认并尊重的世界城市。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