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凤姐”,让她一个人寂寞地超脱吧

2010年02月11日 08:33   来源:红网   陆湘敏
    重庆綦江25岁的女孩罗玉凤,因令人咋舌的征婚标准,及各种雷言囧语,在网络上一“炮”而红后,2月8日,记者深入“凤姐”出生地以及学校,对其身世进行还原。罗玉凤生于贫困之家,从小到大是个懂事的孩子。对于其如今的表现,大家认为“判若两人”,“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而其母更是因女儿的出位举动身心备受折磨。(《重庆晚报》2月9日)

    笔者注意到,很多媒体在转发《重庆晚报》的报道时,把标题做成了“你妈求你别折腾”。

    而此前,网络上“救凤派”的主张也已形成清晰脉络:万能的主啊,把“凤姐”人肉出来吧。万能的主啊,救“凤姐”脱离苦海吧!

    是“让凤姐自生自灭”,还是“迅速超度凤姐”,笔者倾向后者。不过,尽管如此,笔者觉得“救救凤姐”当在一种“恰当的语境”下进行。

    何谓恰当?如很多人已指出的,要救凤姐先必须让围观与起哄走开。一个其貌不扬、学历一般的女子突然爆发,她能走多远,是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幕后推手精确的商业炒作;一些媒体的移花接木,甚至在“深度”与“细节”方面展开的竞赛;以及万千有窥探与取乐心理的看客,他们的贪恋与不舍,这一切,共同组成了凤姐迷途拒返的交响曲。

    针对“凤姐”家乡报纸的做法,笔者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妄说救凤姐实无须脱光凤姐。对凤姐身世进行大起底,说得刻薄点,还真有那么点不人道。一者凤姐本是个病人,正常人都知道;二者凤姐事件背后也没什么值得深究的;三者把凤姐她妈弄得“没地方搁这张老脸”,是件亲痛不知谁快的事情。何必?

    循着这样的“思路”,笔者再次呼吁救凤姐也要让优越感走开。还原凤姐身世有两方面的后果:抬升了玩家的优越感,又让凤姐内心里更加不堪。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要让一个自虐者从“星”空里回到现实,需要一个体面的台阶。而状尽凤姐老家那个破旧的小窝棚,以及其家人清苦的生存状态,道尽凤姐的求学经历,以及其爱情事业受挫被迫远走他乡的窘境,有可能反推凤姐一条道上走到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困顿岂非凤姐要竭力回避的?

    当然,救凤姐还要打消“贱人贱医”的念头。“凤姐”一夜走红,让人感叹“芙蓉老矣,可复贱否?”“芙蓉姐姐”纵横数年不倒,证明了“人至贱则无敌”。但“凤姐”之“贱”,应还未到骨里,疗救得法,或可挽回。何也?在凤姐的意识里,还有“弥补”的概念。再说,凤姐的悲天悯人,似乎是建立在“比较”之上的。对凤姐骤生的彻悟与优越感,我们先不以“别丢人现眼”即刻喝退,而是宽候一段时间何妨?

    说实在的,凤姐是傻到家了,还是傻里透着狡黠,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这个问题确有点折磨人。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信罗姐,得自信”被流行的同时,这个社会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也再次陷进去了。

    《重庆晚报》的报道中,最可称道的,当是让我们看到了凤姐实现“否定之否定”的支撑——亲情与乡情。那个“非清华北大研究生不嫁”、号称“前后300年无人超越”的綦江女侠,要有尊严地回到平凡的世界,或许需要这些。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