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一元就餐”是权力自肥

2010年01月08日 07:20   来源:大众日报   □堂吉伟德
    日前,成都市锦江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发通知,从 2010年1月4日起,早中晚饭实行“一元就餐制”。网友发现,该区公务员不仅吃饭便宜,机关事务管理局还修建了私家车停车场,免费为机关干部职工停放私家车辆;另外,事务管理局还协调联系市交警,在保卫科设立服务站,为机关干部职工和周边群众办理驾照换证等相关业务。(1月 7日《三湘都市报》)

    近年来,一度沉寂的机关食堂在一些地方又兴盛起来。这些机关食堂采取免费就餐、直接发饭票补贴、间接补差等方式,有的还实行“一人就业,全家吃饭”的制度。

    办食堂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方便公职人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好地服务工作,但如果把食堂当成了变相分发福利的平台,就不合适了。

    成都市锦江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规定早中晚饭实行“一元就餐制”,明显地是利用公权为小集体谋取私利,实质是权力自肥。有人说,企业也有职工食堂,也有“免费就餐制“或“象征付费制”。事实是,企业食堂是将其作为一种福利纳入了员工的总体收入和企业成本中,有精确的核算,重要的是,企业用的不是纳税人的钱。与企业明显不同的是,机关公职人员不创造利润,靠的是公共支出。而纳税人在支付给其工资和福利待遇之后,是没有给予其免费或低价就餐的义务的。

    一些地方和单位之所以热衷于大办食堂,究其原因,以笔者分析,一是传统思维的惯性力。公职人员手撑资源,有免费吃饭的习惯,也有不成文的“内部规定”,对于“吃免费餐”既是机关公职人员理直气壮的思维定势,也是一惯做法的延续;二是一些地方的公职人员实行“阳光津贴”和“绩效工资”后,账面上的收入就已经被规范了起来,于是就想法搭建和利用新的平台,为分发福利寻找新的渠道。

    “一元就餐制”是以挤占民生或其他资金为代价,加大了行政运行成本;更为严重的是,这是对公民授权的滥用,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占和瓜分,是典型的运用公权肥私之举,从而引发社会的反感和厌恶。

    当前,一些地方的公共财政收支的暗箱操作为权力自肥提供了便利条件,只有将财政预算公开化、财政决算透明化,将“纳税人的血汗钱”真正纳入公众的监督之下,才能有效遏制“做糊涂账,办明白事”,避免利用公权肥私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