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不让教育变动制造新的不幸

2010年01月08日 07:15   来源:长江日报   □ 本报评论员 肖擎
    针对连日来有媒体报道称,为优化教师队伍,有代课教师的大部分地区正在进行最后的清退,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回应,没有听说今年是清退全部代课教师的最后期限。目前全国中小学有代课人员31万,数量上在逐年下降。

    这是针对社会强烈关注下而形成的一个表态。“代课教师”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人们面对这个群体,其状悯然。教育体制要升级,代课教师退场似是必然趋势。四年以前,教育部已经宣布“清退”的原则不变。教育部对清退工作,没有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我们更愿意将此理解为一种基于复杂情势而作出的审慎负责的权衡与考量,是为了不对历史留下遗憾。

    “代课教师”虽拥有教师身份,却因多了“代课”二字而境遇迥异。他们在教育系统内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在国家保障体系中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清贫、孤寂、辛苦,他们以主要收获道德的赞誉为国家和社会履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责任,历史烟波浩荡,现实的注脚却显得艰辛苍凉。

    我们固然知道,清退费按照教龄长短各有不等,地区不同也有所不同。但在一些已经开展清退工作的地方,一些人的处境仍然让人不无悲凉。在甘肃渭源县,对代课教师15年以上的补偿金只有800元,10-15年600元,5-10年500元,5年以内300元。三五百元在一些场合甚至支付不起一顿饭,消费不起一次娱乐活动,而他们得到它,却以支付10余年的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为代价,劳动与报酬严重地不对等。

    如果只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去称颂这个群体,这将是一种残酷;如果我们以国家政策的名义开始考虑让他们退出,那么不让其觉得孤独与悲凉,给予他们应有的对待,让他们最后的谢幕时刻有应当的光彩和温情,这不是恩赐,不是照顾,不是体恤,而是责任。这种责任不只是哪个地方的责任,而是一种国家责任。

    从长远来看,要真正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需要改变区域发展水平差别过大的局面,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困境,也就是说,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关,与国家的整体运作有关。从现实来看,代课教师问题,实则是我们对历史欠下的债,是一个国家在困难的时刻对国民力量的支取与调用,在曾经困难的时刻,我们没有给予他们应得的,而此时,我们不能再让他们抱着委屈,吞着苦水黯然退场,买断,清零,然后寂寥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无所适从,这样的凄凉场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

    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已经看到在此问题上都体现出一定的责任意识和政府担当。我们也并非不能理解,如果不是为了使国家朝向更好的方向,就不会采取清退的方式,触碰一个异常艰难的问题。如果我们承认这是不可回避的选择,那么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呈现这一群体的真实处境,以更大的正义心和公平心解决他们的问题,让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体现国家责任。不让教育的变动制造新的不幸,就是为教育这一国之根本谨慎运思,为社会的前程妥善铺路。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