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公务员“潜力股”也是一大政策?

2010年01月04日 08:24   来源:红网   郑渝川
    2010年新年伊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一项引发争议的新政策,今后该县户籍青年考上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直机关、桂林市市直机关的公务员,将分别得到6万、3万、1万元的现金奖励。面对闻讯前来的媒体记者,恭城自治县的领导们躲起了猫猫,拒不正面回应出台该奖励办法的详细背景和具体操作情况。(1月3日《南国早报》)

    暂且假定县政府对考上公务员的青年考生的奖励没有问题,那么省级及以下的具体奖励并不该限定于广西、桂林两级,而应扩展到全国范围内——很显然,考上桂林市市直机关的有奖,在更激烈的公考激烈中突围、进入北京上海等地机关,或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去边疆扎根的恭县青年却一毛没有,这说不过去。

    对于这个问题,明眼人看出道道了,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恭城是将这些公务员当做自己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以后申请啥项目资金,就能‘上头有人’,好办事。”在古代,精明的士绅商人,往往会慷慨的把钱送给或借给新科士子,以期长线投资;也有泼皮无赖凑足赞助款项,帮助官老爷渡过赴任时的难关,然后跟随上任拿到胥吏的位置,再来向老百姓收回“投资”。恭城自治县的这个新政策,其用意与前述两种古时的法子没有分别。

    不管怎么说,上级机关公务员收取下级机关的奖励、馈赠,尽管暂未产生具体委托、形成利益关联,然而“职务上的便利”却成为不争的事实预期,如果这笔钱未向其单位申报,那么理应视同受贿。即便是送钱的一方挖空心思,在收钱一方户口和组织关系等手续转移、正式报到前发出奖金,也不能扭转整件事的性质。

    依据这件事,严词批驳恭城自治县是很容易的。但是,更值得反思的是,利用老乡、家乡关系“跑部钱进”,“勾兑”项目、政策乃至调控处罚、人事任免的事情,如今已经是非常普遍。中直、省级机关公务员哪怕就带个处长的小头衔,回到家乡县城,满城官吏“磕头作揖”,吃喝了几何、收要了多少,恐怕就是见不得光的秘密了。

    换句话说,直接向新上任的上级公务员发奖金的恭城自治县,看似聪明,实际愚蠢——不仅将本来普遍的“潜规则”摆在了桌面上(今后恭城籍的上级公务员即使要想给他们说点好话、跑点关系,还不被人嘲笑成“收点小钱就成跟班”了?);而且也是很不懂得“投资”要领的表现。俗话说“当官不带长,放屁都不响”,进了上级机关,不一定能“进步”;能够“进步”的,不一定看得上当初收取的那点小钱。本不富裕的恭城自治县,倒不如像其他地方那样,把钱花在“绩优股”上。

    前边不是说到恭城自治县在广西范围内只奖励自治区区直机关、桂林市的新录公务员吗?本来要没有这项政策,恭城的大小干部去京沪穗深招商引资,好歹还有家乡人出面接待一下,现在搞“歧视”待遇,难保老乡见老乡,闭门不见晾一旁,那着实就有点磕碜人了。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