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全球性产能过剩的终极原因是什么?

2012年09月13日 07:36   来源:环球时报   于新东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法国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因产能过剩压力,计划关闭工厂以降低产量,但此举遭到工会和工人的强烈反对。产能过剩问题又一次摆到人们面前。事实上,产能过剩成为全球性棘手问题已有一定时日。而且,几乎随便哪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全球的铝产品、汽车、钢铁、煤炭、多晶硅以及聚乙烯和乙二醇等。

  全球进入一个全球性产能过剩的时代。产能过剩给健康正常的经济生活带来的痛苦是多重的:左右为难、处处不讨好、越费力越白搭。各国也都煞费苦心地在力求破解这一难题,但不仅收效甚微,且有个别愈演愈烈之势。

  造成全球性产能过剩的终极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或许简单得让人惊讶。是的,简单到两个字“结构”。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是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存在和恶化的根子。因而,根本出路在于结构调整,必须化解原有结构性矛盾,这至少要调整好以下三大结构。

  首先是全球分工体系的根本性结构调整。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壮大,当前大体上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制造业和高端制造部门、部分外包服务业和高端服务领域、初级制成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混合分工模式。应该说,全球分工体系已经相对有所调整改善,但仍然极其不可持续。一方面,剪刀差造成的国家间收入分配严重不均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高端低端、实体虚拟等泾渭分明地对立分工,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产能过剩实际就是西方自己在喝自己亲手酿制的苦酒。即便如此,在当前这一体系的改善中,更多是源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积极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发达国家积极主动的作为并不多。

  其次是全球消费模式的根本性结构调整。长期以来,负债消费模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信贷消费、负债消费成为西方国家家庭生活方式的突出特征。以美国为例,个人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平均达到2/3以上。但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过度消费模式是难以为继的。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消费率一直不高甚至偏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发展中国家也普遍意识到扩大消费的战略意义。因此,在这方面,不同国家可以同时努力,一类是合理谨慎地理性消费,一类是积极有效地扩大消费。合起来就是采取两头推进对接的模式,从而逐步寻求到一个全球产销的相对均衡状态。

  最后是全球治理机制的根本性结构调整。国际经济危机再一次敲响了全球治理的警钟,但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国际组织的无能为力也再一次表露无遗。因而,在危机还可能加深的情况下,探讨研究如何促进全球治理机制的结构调整显得迫在眉睫。▲(作者是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