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东方之门"秋裤"尴尬 决策者不如多依靠群众的智慧

2012年09月07日 07:21   来源:红网   惠万里

  外号的力量是强大的,苏州的“东方之门”,不管改成什么名字,哪怕当地媒体发上10次《没文化就看不懂“东方之门”》,都很难抹去“秋裤”在人们心中烙下的印迹了。“东方之门”已成苏州尴尬。

  “秋裤”显然不是苏州追求的目标,本是向着标志性工程努力的,怎么成了“秋裤”?跟苏州的一位朋友打电话,还没拉开话题,他先约法:别跟我提“秋裤”……

  前车之鉴是赫赫有名的央视大楼“大裤衩”:建造成本15亿,在100多米的高空展开的“悬挑设计游戏”、两条直楼呈斜角向外张开一直向上延展,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筑”,可荷兰的设计师后来出书揭秘说“大裤衩”隐藏色情寓意:主楼是一个女性的臀部朝外趴着,副楼就是与之对应的男根……多么尴尬,但在建筑已赫然竖立、木已成舟之时,只有打掉牙往肚里咽的份儿……

  一般而言,一幢大楼的竖立,特别是重金打造的工程,会经过建筑方案设计、规划委员会讨论、方案批前批后公示、组织施工等程序,其中仅“建筑方案设计”,就要经过设计招标或邀标、方案比选等过程,比选出多套优秀方案以后,才会提交到规划委员会讨论。

  那么,经过这么多程序,“东方之门”的“秋裤”设计、央视大楼的“大裤衩”设计,为何能脱颖而出,直到落成又成为笑柄了呢?类似的笑柄在全国各地又有多少呢?

  说到底,造成如此局面,是建筑设计由领导层“小众决策”造成的,这在国内城市非常普遍,设计方案的优劣要看领导的喜好,等初步方案敲定进入公示阶段,又难以做到广泛公示,公示后收集的群众意见又难以被融入当初的设计,更谈不上被接受并作为修改设计的依据……

  设置一个假设:假如“大裤衩”的外号不是在央视大楼矗立之后才有的,而是方案经过广泛公示之后就有了,“大裤衩”色情寓意的尴尬还会出现吗?假如“东方之门”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被老百姓以“秋裤”嘲讽,其设计还能付出施工吗?

  当然,这样的假设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但却可以为来日提醒和警示。纵然群众难以提供高端的建筑设计,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但看看设计方案,还是可以为决策者出出主意提提醒的,决策者不妨多依靠群众的智慧,别让群众只能在事后嘲讽。

  不乐观的是,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只盯着国际,设计招标设置“国际”门槛,比如不是国际设计公司,不是成名的设计大师,就不考虑其设计作品,决策者连国内的设计师都不考虑了,还能相信群众?

  多想想“大裤衩”和“秋裤”吧,都是邀请国外设计公司设计的……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