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模式“网晒”官员家底,迈出这步不容易

2012年08月28日 09:2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燕农

  先让制度站稳脚跟,进一步完善的期待才会理想照进现实

  “朱珺,区财政局副局长,分工行政、政法、科教文财务管理和核算中心。共有住房三套:一套位于团结路1号,自住;一套位于天智大酒店南,父母居住;一套在传世基业小区,对外出租。除每月5000多元工资收入外,有部分投资收益。配偶在小学任教,儿子在国内读大学。”和朱珺一样,江苏徐州贾汪区600名科级干部的家底悉数在外网公示,目前在全国还是独家。(8月27日《新华日报》)

  今年以来,江苏省一些地方推进官员财产公示制可谓风生水起。今年4月,无锡市北塘区12名新提任副科级干部踏入财产公示的行列。8月1日起,淮安市对市、县两级拟提拔乡(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实行财产申报公示。只是,多在单位内部或者内网公示,以及公示对象选择拟提拔干部而不能涵盖所有官员等局限,让人尚感改革步伐太慢。而今,徐州贾汪区突破瓶颈,全部科级干部家底在外网公示,可谓是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当然,贾汪模式依然不是尽善尽美的。譬如记者随机查看了100名干部个人公开信息,像朱珺申报2至3套住房的只有4人,其余96人的申报内容如出一辙,有住房1套;除工资外,无其他非正当收入。贾汪区纪委也承认隐瞒或偷工减料的申报确实存在,但这并不影响贾汪区突破官员财产公示多年瓶颈的价值意义。

  正如贾汪区纪委的解释,立此存照,着眼长远,“万一哪天被举报,就是违纪问题”。事实上,官员财产在外网公示后,社会民众以及网民都将是信息的审核主体,“不论出于何种动机,他们都可能对信息真伪进行质疑或举报”。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有关部门对“自清式”申报做没做审核,而是面对公示后或有的质疑和举报,将如何调查、回应和处理瞒报者。

  官员财产公开,公众多一点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尚处于探索试水阶段的各地官员财产公开,因于种种窠臼与羁绊,其阻力可以想见,这种情势下应该给改革以“在路上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要允许改革试水,允许在起步阶段因利益博弈和调整而显得步伐缓慢,允许改革方案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给改革以“在路上的空间”,总比试水一个质疑掉一个、最终都畏惧不前要强得多。连续七年提议官员财产公示的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也认为,操作“尺度刚开始可以宽松,先宽后严”。  

  在一些官员财产公示先期试点地区渐渐“没有结果”的情势下,淮安、徐州贾汪区等地执著地试水被誉为“终极反腐”手段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既让人看到了这一制度的吸引力与生命力,也让人对这一制度坚持和传播下去有了信心。先让制度站稳脚跟,进一步完善的期待才会理想照进现实。“或许,还能为全国官员家庭财产公示制度探条路”——这是贾汪方面的立意,也是我们支持贾汪模式的理由。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