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陈一冰被黑,是"运气不佳"还是"人生大赢家"?

2012年08月07日 16: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伦敦奥运会第十个比赛日。在男子吊环决赛里,陈一冰表现出色,但因为裁判比较有争议的打分规则,最后屈居亚军,引发国人激烈抨击。赛后,陈一冰接受了采访,他表示:“说实话心里很痛,但是赢得起也输得起,没有遗憾,只能说是一个比较遗憾的退役。”

    陈一冰的“遗憾退役”令人叹息,赛场上以及赛后的“完美表现”又让人称赞,那么,他是“运气不佳”还是“人生的大赢家”?


    陈一冰赢得的敬重比金牌分量更重

    中国经济网网友 程奎星    

    由于体操比赛规则限制,即便是判罚明显不公,也无法进行有效申诉,这也就意味着中国队和陈一冰要哑巴吃黄连,把委屈咽到肚子里。陈一冰最终获得银牌,当走下领奖台被队友拥抱安慰时,那委屈的眼泪,让所有人都要心中鸣不平。

    当我们都在探讨金牌真正的内涵时,当我们对消极比赛进行批判时,当我们指责“唯金牌”论英雄使奥运精神被扭曲时,陈一冰用自己的大度与豪气去诠释了奥林匹克的另一个深刻含义。

    比赛自然是奥林匹克竞技精神之所在,但是这背后的友善与真诚同样是奥林匹克圣火之所以传遍五大洲、奥运会成为全人类盛会的渊源。陈一冰用自己莫大的勇气,再一次将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推向一个更高的位置。正如BBC报道的那样,他用金牌的动作,拿到了银牌,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收获的是比金牌分量更重的荣耀。

    陈一冰不是失败者 赢得的是“人生金牌”

    中国经济网网友 毛开云

    竞技比赛没有绝对的公平,陈一冰不是失败者。解说员金宝成的评价非常中肯:“你没有失败,如果非要说失败,也是最成功的失败者,你赢得了比金牌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世人对中国人的尊重。”陈一冰赢了,而且是最大的赢家——不但坦然接受了现实,而且对不公平表现得如此大度和宽容,展示了中国运动员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展现了中国体育大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运动员,获得奥运金牌实属不易,而更不容易的是获得人生的金牌。而陈一冰在这届奥运会上,不仅获得了一枚奥运金牌,而且还获得了人生的金牌。解说员贺炜在微博上说的话,代表了广大观众的心声:“多年后,人们或许会忘记金牌得主的名字,但一定会记住那个淡然接受不公的中国人自信的笑容。留在人们心里的冠军,远比一块金牌宝贵。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吊环王”没有获得伦敦奥运吊环金牌,却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人生金牌”。奥运金牌属于运动员,而人生金牌属于伟大的运动员。在这点上,陈一冰“鱼和熊掌兼得”,足矣,足矣,退役无憾,人生无憾!

    裁判也是人 体育竞技中免不了悲喜剧

    中国经济网网友 肖勇

    裁判也是人,即使不是体操类的裁判,其他项目的裁判也会有浓厚的主观意识在里面,比如乒乓球比赛,尽管比较客观,但是高抛发球到底抛多高,这里面也有人为因素。女子乒乓球单打决赛,丁宁的泪痕和李晓霞有失风度的赛后表演,媒体和教练也把矛头指向裁判。笔者觉得,尽管裁判执法力度大了些,但是裁判也没有实质性的过错,不然为什么奥委会高级官员会责怪丁宁和主裁判冲突?不过,这也道出了实质,是人,总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有自由裁量权,严如法律都是如此,何况体育比赛中的执法?

    伦敦碗的风光,很快就要过去,但是体育比赛仍会继续,各类裁判和运动员的问题,很可能会继续上演各种悲喜剧。如果我们不能寻常看待,不能对已经的得失进行反思,那么比赛就不会增强民族之间、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不会给观众带来愉悦的享受,那才是我们共同的悲剧。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陈一冰的“涅氏风度”值得敬重


陈一冰接受不公平,赢得“人生金牌”


国际自盟:申诉里的傲慢与偏见


奥林匹克公平竞赛靠什么保证 ?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