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网络戾气”不可因噎废食

2012年07月31日 08: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白靖利

  当下网络,不可否认,为抓住读者眼球而有意搞文不对题的“标题党”比比皆是,网民之间辩论一言不合便滥发人身攻击的“泄愤帖”也频频出现。更有甚者,因为见解不同,就采用非法手段干扰对方论坛、贴吧的正常运行,生生把观点交流、思想碰撞的乐趣变成了一场戾气深重的狂欢。但是,如果因此便持“扫平网络才能还人间太平”的观点,可谓因噎废食。

  网络是供网民进行交流探讨的空间,网络交流因此具有匿名性、即时性的特点。网民本身经历、境遇各异,有不同的观点和体验,代表着各不相同的利益。所以,这个虚拟的空间注定不是一潭死水,争论、交锋、对立,甚至在某个节点内出现集体无意识,都是在这潭活水里激起的小小涟漪,不仅合乎情理,也是我们将其视为民间舆论一方乐土的原因。

  对于这方乐土,我们该如何保护?记者认为,网民、媒体、政府应当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努力,使其既不会因为“戾气”太盛而成为“鲍鱼之肆”,亦不会成为“因言获罪”的摇篮。经常接触网络的人恐怕会有这样的体会:不少人常常只关注标题,不去理会内容,更别提进行理性的思考,在首因效应的作用之下,像一只乖巧的绵羊,不辨对错,跟着领头羊一路走到底。从传播学的角度说,“沉默的螺旋”一旦形成,很容易左右一个人的正常判断,暴戾帖子由之大行其道。

  尽管网络匿名且法不责众,但是网民应该有一定的责任意识。面对标题党时,应该多一点思辨精神,少一点盲目冲动,了解事件前因后果再理性发言,不能因为匿名便大放厥词,大肆泄愤。在跟风、谩骂甚至“约架”的时候,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对自己的发言负责任。只有充满权责意识,不断观察和思考,才能减少“戾气”,网络才有可能成为网民的真正的乐土。

  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的责任,这就要求各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要有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不能为了点击率和流量而不顾新闻事实,人为制造对立,大搞标题党。毕竟,经济效益应该让渡于社会效益。

  而要想让网民少些“戾气”,执政者应该有雅量容忍骂声,认真地解决问题。让网民在现实世界中安康幸福,怨言有处可诉,在网络中才会少些“戾气”。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尽管“约架”事件时有发生,但已有理性的网民开始就某些问题与当事人、当事部门进行理性的“约谈”。这或许是“网络戾气”消解的又一剂良药吧。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