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开门改革”为养老制度“脱敏”

2012年07月27日 07:21   来源:红网   许晓明

  7月25日,人社部还表示,在延迟退休讨论中反映的观点,表达了不同群体的多样性诉求,使人社部更充分地认识到这一政策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延迟退休年龄将借鉴国外经验,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措施,并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实施。(7月26日《新京报》)

  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延迟退休引发的激辩,只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遭遇的问题之一。养老制度改革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考虑的复杂多变,需要统筹的诉求千差万别,其“复杂性和敏感性”确实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面对如此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如何才能在全社会敏感的关注中,顺利推进相关改革动作,妥善协调好各社会群体的不同诉求,最终取得皆大欢喜的改革成果?答案恐怕还是要走“开门改革”之路。

  当前的养老制度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养老金“入不敷出”的质疑,有专业人士称养老金缺口每年高达上万亿元,长远期缺口规模更为惊人;其二,是对养老金“双轨制”的质疑,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工资,比企业单位人员高出数倍,社会舆论普遍表示难以接受。在这两个问题上,公众有公众的看法,社保部门也有自己的见解,见仁见智的争议难以一言道尽。但是,从这两个问题存在的激烈争议中,可以清楚地看清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的养老制度确实遇到了无法忽视的挑战,必须及时进行深刻、显著的调整和改革措施,才能确保绝大多数老百姓养老无忧。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紧锣密鼓地提上日程,广州等地拟议大幅提高养老金缴纳标准,正是养老制度遭遇“瓶颈”的有力佐证,否则难以解释这些明显敏感的动作为何跃跃欲试。

  抛开技术性细节不谈,从宏观上来看,养老制度或者说养老金领取制度存在两个明显问题:一是养老金缴纳规模偏小,二是养老金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简而言之,养老金缴纳有入不敷出之忧,养老金双轨制有显失公平之虞。作为社会基本福利制度,如果不能满足最大多数公众的基本诉求,难以称之为科学、合理的制度。遭遇困境的养老制度,应该以服务公众基本诉求为重心,及时转向、转型,大力改革的重任时不我待。

  说时容易做时难,养老金制度改革确实面临诸多纠结的矛盾。既要保障劳动者适时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又要应对人口老龄化负担加重的压力;既要壮大养老基金的“块头”,又要避免增加劳动者缴费压力;既要尽快实现养老金领取的“并轨”,又要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有合理的出路;既要适应当前公众养老的迫切需要,又要消化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负担……解决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确实令人挠头,但是,要全面、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最大程度听取公众声音才能摸清改革面临的现状,必须最大程度了解公众的诉求才能找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最大程度保障公众的诉求才能获得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养老问题之所以敏感,一则是关乎切身利益,二则是因为当前相关信息不够公开,因为不理解、不相信就容易产生误会和猜疑。所以,社保等部门在推动养老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向公众“敞开大门”,以制度制定者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来确保制度走向与公众诉求之间逐渐走向一致、协调。正如人社部所表示的,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我们希望每一项重要的养老制度新政在草拟时就公开征求民意,以集思广益的模式开拓改革思路,以广开言路的模式取得意见的统一,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搭建一座合理的社会养老平台。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