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大学就应当有丰富的“爬树课”

2012年07月25日 08:44   来源:人民网   堂吉伟德

  近日,“厦门大学微博协会”发布微博称,厦大将开设爬树课。在这门课上,可以学习如何安全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7月24日《大河报》)

  相比于正统的大学理念,一些学校开设的偏门课,偏得确实有些超乎人们想像。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三国杀攻略教程》,广东金融学院开设《爱情心理学》,华南农业大学开设了《森林大型真菌》课……这些课程的开设意义并不只在于“好玩”和“新奇”,它们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在喜闻乐见的形式当中,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这便是形式创新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爬树课”的开设一方面表明了大学管理者对教学的形式创新的注重;另一方面,形式能够利于内容,这样创新形式的出现也是对内容创新的鼓励。实现了形式的丰富,更有利于思想的对碰,学术的交流。否则,形式都僵化不变,甚至连尝试都不鼓励,那么如何实现大学教育的改革?

  就时下的中国大学来说,我们最缺乏的恐怕就是“爬树课”这样的淡定与坦然,开放与包容。在教育为社会功利所累,技术功能增加,人文精神迷失的时候,浙江大学校长会议上玩游戏、北大校长周其凤为母庆生高调表演,一堂丰富的“爬树课”,或许是检验一所大学的试金石。

  “爬树”能否成为中国教育的“爬坡?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无法在现在的体系下进行革命,那么进行一些形式的尝试,或许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表达。而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这样的形式之变,也是难能可贵的进步。退一步讲,能够引起对教育本身的反思和审视,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