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要有 “五湖四海”情怀

2012年07月21日 08:35   来源:羊城晚报   周云

  伟人毛泽东早就教导过我们,要搞五湖四海。虽然这话主要是针对组织路线而发,但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宽阔的胸怀和视野是必要的。读大学也是这样。但现在广东考生在选择大学时有点不那么“五湖四海”。据报道,2012年广东考生填报重点本科征集志愿时间截止,其中省外院校占了八九成,但均乏人问津。与广东考生扎堆省内名校导致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省外高校明显遇冷,不但有像哈工大这样的省外名校遭遇断档,更有众多省外高校吃“鸭蛋”。其他一些学校,比如西安交大、山东大学,在广东招生也相对困难。据悉,这种情形已经持续多年。

  本来在省内读大学和在省外读大学,都是接受高等教育,选择省内省外都属正常。但放着哈工大、山东大学、西安交大这样的名校不读,宁可在省内读个二本院校,多少令人感到有些惋惜。这其实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对广东现在和将来的考生来讲,是一种损失。

  造成考生扎堆报读省内院校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惧怕传说中北方的气候、饮食等因素,有的则是觉得报考省内更有把握被录取,也有的是未雨绸缪地考虑到了就业因素,还有的是觉得外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更愿意在发达地区读书等等,不一而足。

  但理智地思考一下,在外省读大学所遇到的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或者说,有些顾虑是没必要的。相反,在外省读大学,却更可能有意外的收获。读大学,不光是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是一个人的全面成长。古语说得好:见多识广。一个人的成长和见识,与所经历的环境息息相关。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大学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在异地就读,体验一下不同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接受别具特色的教育,是人生难得的宝贵经历。我认识很多人,不知不觉中把所就读大学的城市,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一个人拥有两个故乡,其实是一件幸事。有过这样经历的人,一定会更成熟、更包容,更加善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交流。

  任何人做出任何一种选择都是在权衡利弊,在外地读大学,当然也是有利有弊。但在我看来,很多关于外省读大学种种不好的说法,只是存在于想象中。而那些益处,则是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切实地感受到的。其实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最合适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如果是因为出于对外省院校成见或者不了解,错过了自己最合适的,那才是最遗憾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填报志愿是很私人的事情,但如果有关部门的工作再做得好一点,比如宣传和引导工作做得再充分一点,填报志愿的制度再科学一点,可能考生就会更少一些省内省外的纠结,也少了很多遗憾。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