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微博协会”发布微博称,厦大将开设爬树课。事情起因是厦大校长希望借鉴美国部分大学开设爬树课的经验,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还透露,该项课程拟于今年新学期推出。一旦开课成功,厦门大学将成为内地第一个开设爬树课的大学。(7月24日《海峡导报》、《厦门商报》)
果不出所料,正如该校于7年前率先在体育选修课中开设高尔夫球课一样,由于在大学开设爬树课,属国内第一个吃螃蟹者,此消息一出,即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我不知道一些网友反对在大学开设爬树课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但之于笔者,如果真如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所透露,“该项课程拟于今年新学期推出”,我以为不仅可以有,甚至我认为未免有点姗姗来迟。
之所以说可以有,盖因除了多年前,美国康奈尔大学户外体育部就给学生提供爬树课程。也就是说开设爬树课并非厦大所首创。关键是厦门大学开设爬树课旨在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而这点不正是时下国人所忧心忡忡的么?且不说,爬树具有挑战性,能激发人体的潜能量、建立自信心、减压,爬树的过程,也是亲近大自然、了解每一棵树独特生命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更高尚的情操等。有此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说“有点跚跚来迟”,我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主张,每个学生在童年时代就应该“敢爬树顶,敢在夜晚走进森林去寻觅一定粗细的木棍或某个同伴旅行时失落的指南针,敢在暴风雨中护送无能为力的小孩回家”。而列宁在波罗宁村流亡时,曾经有意选择一条最险绝的山路登山,他这样回答向导的询问,说“朋友,我们每日每时,都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由此,本来从小学起就应该注重的爬树之类的“壮胆教育”,却推迟到大学才蹒跚起步,不是显得跚跚来迟吗?而本来是我们于每日每时,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勇敢、大胆、无畏的意志品质,有人却一味地埋怨教育引导不力,岂不显得“一叶障目”甚至荒唐透顶?
诚然,勇敢、大胆、无畏,这些意志品质的培训,总是蕴含着风险的,一旦被引入歪道,后果势必很糟,但正如走路都难免被汽车撞倒,又何必因噎废食呢?何况,在走正路的孩子身上会成为无坚不摧的钢刀、钢枪,可以借助它攻克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座堡垒,或者借助它掘开任何用困难浇铸的障碍。
写到此,突然想到英国有一首儿童诗《出去吧》:出去吧/在四处刮起大风的时候/让它彻里彻外把你折腾个够/出去吧/哪怕是外面阴雨连绵/也不要坐在火炉边一再留恋//出去吧/趁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同它作一番勇猛的较量。诗虽然写于冬天,其主旨却显然是适应一年四季的。虽然是写给儿童的,但无疑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溺爱孩子的家长以及只顾埋头攻读的大学生们细细品味。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