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村盲目“撤点并校”应以百姓需求为本

2012年07月25日 08:44   来源:人民网   李力言

  日前,教育部出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征求意见。与以往教育布局调整的政策相比,这次意见稿的最大政策指向在于,突出对盲目“撤点并校”问题的关注和治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村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不断下降,由此带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从其初衷而言,学校撤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利于更好地满足百姓教育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在一些地方偏离了政策初衷,走了样变了形。

  从近年来陆续暴露出来的学校撤并问题来看,有的地方罔顾本地实际和偏远地区特殊性,在撤并上搞“一刀切”,片面追求学校数量少、规模大,在实施上搞大跃进式的“一步到位”,不留下过渡和缓冲的空间,人为造成了混乱和紧张。有的地方打着整合教育资源的幌子,暗地卸包袱,借撤并之机减少对学校的管理并减少教育投入,出现“交通越不便、撤并力度越大”的怪象,甚至强行撤并,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这些撤并问题的后果,正如意见稿已经指出来的,导致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并带来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足、一些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对撤并尤其是盲目撤并“后遗症”的认识和反思,也是一直以来群众意见的普遍反映,体现了教育部门正视现实、呼应民意的责任担当。

  正视问题固然可贵,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破解问题,让老百姓满意。剖析撤并问题的症结,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对接百姓的教育需求,没有尊重群众意愿,为撤并而撤并,结果导致不该撤的撤了,百姓反对撤的也撤了,撤了以后又不能提供让人满意的教育服务。因而,不管是治理盲目撤并的“后遗症”,还是预防这类问题发生,都应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立足百姓教育需求这个根本来谋划实施。

  从意见稿来看,相关对策体现了对百姓需求和意见的尊重。比如在治理撤并“后遗症”方面,提出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应当恢复,寄宿制学校要配备各项基础澡堂等设施和管理后勤人员,采取措施保障校车安全,满足学生的乘车需求。在防止盲目撤并方面,提出如有多数家长反对不得强行撤并,明确“就近入学”具体标准,规定农村学生上学步行或乘车时间不超过40分钟。类似这些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还需通过征求意见充分吸收民意,进一步调整完善,更需各地各部门的通力协作、认真落实,在学校撤并问题上兴利除弊,让农村娃的上学路更加顺畅,让农村教育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