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据公开资料统计,至今我国已有16个市、县进行了官员财产公开的探索和试验。但综观所有试点,公示范围和公示对象都趋窄,多数试点地方只对拟提拔干部的家庭财产在内部进行公示。
官员财产公开从风生水起到刻意低调,过程令人寻味。据报道,2009年,继新疆阿勒泰之后,浙江慈溪、湖南浏阳、湘乡等地开始了风生水起的干部财产公示试点。但时隔三年之后,无论是开路者还是后来者,似乎都刻意转向了低调。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从2009年12月起试点官员财产公示,包括区委书记、区长在内的479名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家庭财产全部在网上公开,直至如今,掇刀的这场试验鲜有报道,不为更多的外界所知。曾被各界高度关注的湖南省浏阳市仍然在进行拟提拔干部的任前财产公示,但浏阳市纪委领导层都婉拒了媒体采访——这些先前“雷声”振奋人心的行动,到后来都没有了多大的“雨点”。
资料显示,财产申报公示事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房产、车辆、投资、存款和债务。公示对象则包括3类:市委拟提拔担任正、副县(处)级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市直单位党组(党委)拟提拔担任正、副科级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各县(区)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工业园区党工委拟提拔担任正、副乡(科)级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可以说,让这些走上新岗位的官员“价值”更加准确与清晰地摆在人们眼前,接受社会监督与群众监督,为民众所期待。成者,得民心,败者,无外又一“作秀”形式。
官员财产公开是万众瞩目之焦点,推进之难可以理解。因为涉及到“经济”方面的东西,很容易就为反腐败工作打开积极主动的一面——毫无疑问,通过公开引入的监督机制,能够更加清晰地将官员的“身家”晾晒于民众的眼前,甚至是因为彻底的“晾晒”,能够将官员的有关“腐败”问题曝光出来,将违法乱纪行为曝光出来,从而起到监督查处的效果。只是,与“利益”相关,没有“壮士断臂”与“刮骨疗毒”的勇气,何以推进得下去?
官员财产公开缘何转“低调”?中国人民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毛昭辉说,由于部分地方试点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容易引发上一级政府的顾虑和不满,因而决策者只能越来越谨慎。尽管如此,“低调”并不意味着无行动、无进展与无效果,而我们相信,腐败不除,政治不清,“毒瘤”不治,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政通人和与河清海晏,无法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与科学发展,要做到这些,就当毫不动摇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工作,就当从探索与实践有效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开始,从提高政府官员的从政廉洁度与公信力开始,从每一个领导干部向党与人民群众交出一本“清白账”、“干净账”开始。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