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左右,2000吨产自上海的废弃油就将开始它们的“飞天之旅”,在通过报关等手续后,这些油将被荷兰航空的技术人员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在2011年11月,荷兰航空就来中国采购样品,从山东青岛带走20吨地沟油样品回去试验。如果可以使用,将每年采购12万吨地沟油。(7月10日新华社)
地沟油某种程度上讲,是不法分子的“智慧产品”,当然也是道德沦丧的“产物”,更是道德滑坡的“润滑油”。地沟油是把餐厨垃圾等进行加工与提炼,经过物理分离与化学反应这样的“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
地沟油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现在对其油品的识别也愈发困难,不少地沟油通过“地下渠道”不断流向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甚至以小包装形式进入个别超市。现如今,地沟油甚至已进入“机械化生产”阶段,天津一家地沟油工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卫生许可证。一些工厂负责人说,他们各种证件齐全,不怕检查,甚至通过了QS认证。
地沟油的危害性,不限于对人体构成伤害,也可能对经济实体带来灭顶之灾。去年底,公安部透露,全国3个月摧毁60个地沟油犯罪网络,涉及28个省份。重庆警方介绍,在打击地沟油行动中发现,当地正规食用油生产企业参与其中。最可怕的是,“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在地沟油生产中发挥作用,动摇着正规企业的经营理念。资本的逐利性、市场的竞争性,可能都会“导向”正规企业的坠落。围剿地沟油,法律亮剑,战果颇丰。但是,基本上锁定于“堵”的层面。
“猫捉老鼠”游戏关键在于智慧较量。寻求一种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官智与民智锲而不舍,征集再征集,验证再验证。事实上,科学检测地沟油的方法确是一把利器,但未必是杀手锏。
有人提出:对付地沟油,除技术攻关,更要体制突破。形象一点讲,制定科学检测方法及其相关标准是“物理变化”,而体制性变革则是“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是一种量的积累,化学反应才是质的飞跃。严格的监管,科学的监管,才是食品安全的长久之计、根本之策,这就涉及监管体制的改革与相关规范的重新设计。
地沟油“飞天”,大智慧“起航”。“飞天”给地沟油一个兴利除弊的“出口”,一个造福于民的“出口”,一个科学利用的“出口”,这需要大智慧。
地沟油“飞天”的启示,不仅是一个“出口”的问题,更在于,对疏堵学问的参透,以及对资本基本属性的“尊重”。大智慧来源于官智与民智的“1+1>2”,表现在地沟油整治上,这两股智慧相互启发。大智慧还需要公共财政的“给力”,据悉,荷兰地沟油的收集都是政府出钱资助企业收集,因此不需要承担高昂的收集成本。所以公共财政如何“舍小利,成大义”内涵大智慧。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