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快到了,我们村很多老人正准备材料包粽子,他们劝说身边的年轻人也学包粽子。对此,一些年轻人却嗤之以鼻:“在超市,各种口味的粽子应有尽有。现在还用自己包粽子吗?”应该说,这些年轻人对粽子的态度,流露了他们对端午文化的态度。或许,在他们看来,吃过粽子,就算过端午了。
包粽子其实是端午节一个很精彩的节目,是一项充满乐趣的劳动。虽然随着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人们花在制作食品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传统节日的乐趣还是要靠每个人动手去感受的,否则这些节日会慢慢变味,像传统老手艺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对于传承端午文化来说,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怎样包粽子这些问题,比单纯吃粽子更重要。因为在包粽子过程中,各地端午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常常会在我们手中生动起来。例如,我国各地端午文化不同,南方粽子和北方粽子的包法也不同。这其实就体现了南北端午文化各自的精彩,说明我国端午文化是丰富的。在我看来,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是丰富的。而丰富的端午文化,常常得靠勤劳的双手去经营才会生动起来,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而现在,一些年轻人懒于动手,习惯享用“文化快餐”。如此过“端午”,往往很难激发起他们对端午文化的兴趣。
我国是高度重视端午文化传承的。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春节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10月,我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们广东近年的端午,也常有“赛龙舟”表演。这些表演,活跃了我们广东端午文化。期待我们广东能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创设情景,引导公众都能动手参与建设端午文化,让端午文化“动”起来,为建设文化强省作贡献。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