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习惯隐藏大问题

2012年06月05日 10:06   来源:人民日报   倪光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幼儿园时,我们便开始背诵这样的诗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眼里的“辛苦”好像越来越少,随手丢掉的东西似乎是越来越多。

  铺张浪费,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讲究排场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与勤俭节约相对,铺张浪费也是一种价值标准,然而历来就不为人们所提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相关古训和论说一直被传承警世。铺张浪费,小可毁人败家,大可害世误国。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内涵。“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句名言人们耳熟能详。“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也多次写入党和国家的各类文件之中。正是靠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国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资源负担重,我国的发展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然而,综观我们的实际生活,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从今天刊登的读者来信中可见一二。本期我们首先晒出的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因不良习惯而造成的铺张浪费现象。有统计显示,国家机关的人均年耗电量为普通居民的10—20倍,浪费资源可见一斑。

  白天开大灯、打印无节制、电脑总待机……凡此种种办公室里的不良习惯,在不少公职人员眼里被看作是不拘小节。现在,确实很少有人把铺张浪费看成是不良行为,相反却常将其视为做人做事“热情大方”的表现。

  更有甚者,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花起公家的钱来毫不手软,尤其是某些领导公款消费时喜欢讲排场、比阔气,“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甚至“不花钱才心疼”。

  为什么有些钱花得那么容易,为何有些“公家”浪费现象难以遏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说:“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有效率;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为浪费;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不负责任。”一个人如此,一些政府部门也是如此。所以,今天再度谈及这个话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表示:“如果我们紧一紧、省一省,一年省几千亿元是不成问题的。”九三学社向全国政协会议提案建议,将“三公消费”浪费纳入刑法调整范围,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

  有专家表示,铺张浪费之所以司空见惯,既因为它的分散性,也因为它的普遍性,使人们见怪不怪。然而,恰恰是这种日常的、普遍的、分散的铺张浪费之风,其危险性可能比一些腐败大案、要案更大,后果更为严重。俗话说,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习惯成自然。这些不良的“吃公”习惯,很有可能会酿成贪污腐败的大问题。

  再者,虽然浪费每一度电、每一升水有公款埋单,但是有谁能够为社会减少的这份能源埋单呢?事实上所有的浪费,都是对公共资源和公共财富的浪费。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每一个人,尤其是国家公务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变不良习惯,节约资源,减少能耗。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