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政协分组讨论时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内容,他认为,“如果紧一紧、省一省,作风方面稍微改进一下,一年省几千亿元是不成问题的”。
李金华说,大家对腐败都很激愤,但对铺张浪费现象却司空见惯。意思是,腐败和铺张浪费是两个问题。
在定性上,铺张浪费和腐败有所区别。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享乐第一,这些往往被当作生活作风、行为习惯,腐败是党纪国法上的重大问题,国之命运在人心,最大危险在腐败。然而在民间,它们没有多大分别,铺张浪费和腐败,哪一个不是深刻影响公众对公权力运行的判断?哪一个不是关乎人心向背?
铺张浪费就是腐败。现代语境下的“腐败”,不是简单的哪个官员把公款装到自己的腰包,不只是收受别人的贿赂,行为主体因为其特殊利益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变异现象,都是腐败。有的地方行政成本和职务消费缺少节制,“三公”消费数额惊人,会议浪费、政绩工程,有的可能不是挪为一己私用,而是好处均沾,但说到底还是政府开支无序化,难有真正的监督和约束。
铺张浪费之所以司空见惯,既因为它的分散性,也因为它的普及性,使人们见怪不怪。然而,恰恰是这种日常的、普遍的、分散的权力风气,其危险性可能比一些腐败大案、要案更大,后果更为严重。
在权力系统内部,铺张浪费似有一种正常化倾向。吃吃喝喝,有多少人觉得这是一个严重问题?大肆修建楼堂馆所,挥霍公帑豪华采购等现象,虽屡为公众诟病,但各地各官员“总有蜻蜓立上头”。以前讲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现在信念和行为都追随这一条的官员还有多少?在大大方方花钱的环境里浸润日久,无所谓惯了,自然是久入鲍市。
铺张浪费的危害性、严重性,不只是形象和影响不好,更重要的是这包含了权力病变的更大风险。大家对腐败还能够激愤,至少说明人们还关注腐败,关心解决问题,有期待,有希望,如果对铺张浪费压根没有了兴趣,权力部门和官员自在地铺张浪费,民众随便你,没有任何期待,这样的人心到底是“向”还是“背”,影响几何,不能不掂量清楚。
反对铺张浪费的时代背景已经深刻变化。以前,国家一穷二白,所以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实力不断增强,勤俭节约已经不是打基础,而是与执政现实相关联,指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和权力运行。有一组数据,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了23倍,20年来人均负担行政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人均GDP和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几多数据的背后,恐怕都是流水无声、风平浪静,然而水面之下真实情况怎样,不能不察。
现在的很多案件曝光之后都是触目惊心。但触目惊心不只是体现在一个又一个腐败大案、要案中,在权力部门的日常运行、官员的日常表现中,同样存在,未必只是铺张浪费。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