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铁道部网站发布《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铁道部宣布,投资铁路向民间资本完全敞开大门。铁道部要求,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对民间资本不单独设置附加条件。截至3月31日,铁道部总负债为24298亿元,负债率升至60.62%。(5月19日《新京报》)
铁路对民营资本开放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2005年铁道部就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表示铁路向非公资本开放铁路建设、铁路运输、铁路运输装备制造、多元经营等四大领域。但是,铁路的这种对民营资本开放的改革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收效甚微。比如,最早由民资参建的衢常铁路,结果还没通车,民营资本就退出,而在京沪高铁的巨额投资中,仅有一家民营企业喝到了一口水。
现在铁路再一次发出向民营资本开放的强烈信号,向民营资本招手欢迎,而且力度远比过去要大的多。但是,笔者认为,纵然铁路是真的要向民营资本开放,收效也不会太大,只会像过去一样无疾而终。
铁路现在积极的、主动的向民营资本开放,主要原因只在于铁路目前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自身已经无法化解身上的巨额债务,只得向民营资本开放。换言之,铁路向民营资本开放,实质上是拉民营资本入水,是向民营资本求救,是要借民营资本来还债,是要让民营资本来填补铁路债务窟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并非是要发展铁路系统的民营资本力量。
但是,民营资本的本性是逐利,唯一的目标就是获取利润,寻求的是高回报,目前的铁路行业满足不了民营资本的本质要求。一方面铁路存在巨额债务,民营资本在这样的状况下投入进去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钱没赚到,亏损不小,完全为铁路现有的债务买单。另一方面铁路投入大,但是回报时间久,年回报率比较低,不符合民营资本的逐利本性。而且,铁路客运属于公共产品,铁道部、国有资本对其控制非常严,即使民营资本进入了铁路行业,也得不到相应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只能任由国有资本摆布,衢常铁路的民资失败就是典型例证。说白了,民营资本投资铁路有巨大风险,所以民营资本不得不谨慎进入,实际上就是民营资本没有意愿进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铁路行业。
事实上铁路与其只是全面开放民营资本进来,还不如学习日本新干线的运营模式,尝试走民营化道路。日本在1987年以后正是通过铁路民营化改革,扭转了后期建设的新干线的亏损格局,转亏为盈。
总之,铁路系统的政企不分体制不打破,行政垄断格局不破处,不尝试民营化改革,即使民营资本有诉求,也不敢轻易进入铁路,结果只能是郎有情,妾无意。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