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实现油价的市场化 难以尽如人意

2012年04月24日 09: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黄晓芳
    无论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的角度,还是从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石油资源节约的角度,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都非常值得期待。如果今年国际油价逐步下行,国内通胀压力减小,物价走势趋稳,则不失为推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良机——

    近期,国内部分地区成品油批发价持续走低,上海、浙江等地部分加油站零售价格开始下调。而在此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刚刚宣布成品油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600元,调整幅度创下了历次油价调整新高。

    有分析人士认为,油价走低是因市场对油价上调不买账,难以消化油价上调压力所致。客观分析,这个理由有失偏颇,价格走低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国际油价近期连续下跌,市场对油价后势看弱,供方急于出手高油价时的库存,需方观望情绪趋浓,不愿大量进货所致。

    数据显示,随着国际油价下跌,我国成品油定价参照的国际三地原油移动加权变化率近期已由正转负。4月17日,这一变化率已经下跌至0.82%。有专家表示,若近期国际油价仍保持震荡走势,预计后市三地变化率仍会继续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有近期下调的可能。

    此番国内油价如此涨落,究其根本,还在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尽完善,对于国际油价反应较为滞后。按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油价调整主要是依据国际市场一段时期内相关原油价格变动情况,也就是说,只有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才会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目前国际油价波动很大,4%的幅度较容易满足,但连续22天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则较难实现。且可能导致的一种情况就是,国内油价刚刚调整,但由于国际油价短期有较大振幅,则国内油价就与国际价格有较大的背离。因此,也就可能出现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反升”的现象。

    去年以来,有关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呼声较高。据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经拟定了相关的改革方案。今年3月22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重点提到:“要深化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择机推出改革方案。”此次调整,将主要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内容,进一步完善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使之更加市场化。

    当前,我国石油消费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因此,无论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的角度,还是从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石油资源节约的角度,推进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都非常值得期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鉴于今年全球经济低迷,预计今明两年国际油价将会下滑,这种经济低迷的态势将会推低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如国际油价能够逐步下行,且今年国内通胀压力缩小,物价走势逐步趋稳,则今年不失为推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一个良好时机。

    还需说明的是,此前曾有说法称,成品油定价权将完全下放给企业,这既不确切也不可行。我国石油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在此情况下,单纯消除行政管制实现油价的市场化,结果将难以尽如人意。所以当此之时,应大胆抓住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稳妥地加以把握。(黄晓芳)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