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为何难改颓势

2012年04月20日 06:5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王洋

  近日,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一场综合类招聘会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进场招聘,吸引了众多毕业生排长队投递简历。

  又到高校毕业季。刚毕业,就失业,对于这个盛产大学生的时代来讲,就业难总是年复一年要被念叨上几遍。每年的毕业季,也牵动着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心。而如今的就业难,已经不再是几年前我们反复讨论的那个“就业难”,里面蕴含着诸多微妙的变化。

  在此次广东的招聘会上,富士康吸引目光无数,毕业生蜂拥而至,可谓“百里挑一”。此前发生的跳楼事件,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毕业生对富士康的热情和向往。而转正后4000元以上的薪酬,似乎对毕业生也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缘何4000元以上的工资就如此吸引学生?2012年4月,招聘广告上开给大学生的月薪,大体都在1500-1800元,而农民工的月薪,大体都在1800元-2000元,即便如此,农民工仍非常短缺,全国告急,大学毕业生却年年过剩。

  按理来讲,大学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论体力论智力,作为一个群体,应当说都强于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处在金字塔的塔尖,而农民工处在金字塔的塔底。培养一个大学生,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要支付很高的成本。其次是大学生大多在从事着既需要高智商也需要一定体力强度的工作,工作性质创造性、开拓性较强,产生的商品价值较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叫“物有所值”,“一分价钱一分货”,大学生的月薪理应高于农民工。

  但正是因为农民工处在金字塔的塔基,社会需求大,供需差造成了“物以稀为贵”,这是其一。农民工干的活大多又累又脏,劳动强度大,付出多,回报也相应多,这是农民工月薪高于大学生月薪可以成立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大学生们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寒窗苦读十几载,再加上如今生活成本的不断增长,使得他们对自己薪酬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在就业难和招工难看似矛盾的“两难”状况之下,就业市场形成了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大学生的平均薪资一直没有较大突破,甚至比不上农民工,而一方面招聘单位每年给出的薪酬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甚至有很多企业根本无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学生在奇怪,为什么好工作这样难找?企业也很奇怪,为什么人这样难招?笔者认为,校企供需脱节以及学生的观念是引发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对于很多同质化的专业,市场的需求都已趋于饱和,而新的专业结构调整没能及时跟进,致使某些企业急需的专业人员,在高校却无人可招。另一方面,垄断行业凭借自身优势吸引求职者,出现了百人竞一岗、千人争一职的极端现象,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或社会地位低下的职位却少有人问津,大学毕业生并不愿到小企业做一般工人。

  然后是观念问题。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最重要的是清醒面对,事实即是如此,只能将优势与现有资源为我所用。一个事实是,对于只承诺底薪,其余薪酬则要靠打拼提成的工作,大学生往往看不上,他们希望有一个明确的较高的数字来保障自己步入职场后的稳定与体面。这种等待观望的态度和挑肥拣瘦的观念,拖住了一大批年轻人就业的步伐。

  所以,就业难这个词如今已是含义颇多。真正令人为难的,恐怕还是学校与职场对接时的种种无奈。冲破这尴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我们的企业,更包括我们的学生。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