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大学生就业“眼光向下”

2012年03月30日 08: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魏永刚

  近日媒体报道了《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的调查结果,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就业时,把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基层。

  可以说,大学毕业生选择“向下”就业,固然有大城市人才结构变化的“溢出”效应,也有大城市生活成本升高的“倒逼”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就业观念变化在起作用。创业意识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坐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根据创业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而不仅仅把留在大城市当作最理想的选择。

  这些年,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难”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伴随着大城市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是中小城市甚至农村的人才短缺。而大学生主动选择去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就业,是破解这一结构性难题的自觉行动。如果说在大城市里寻找发展机会是为森林里增加一棵大树,那么,基层就业则可以比喻为在荒原上种绿。能在森林里长成大树是值得骄傲的,而在荒原上营造出一片新绿同样令人感动。

  这个变化的可喜,还不仅限于此。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这种不平衡之中,人才分布不平衡是一个重要方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西部人才“孔雀东南飞”,客观上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今天,大学生更多去基层就业,对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地区差别,必将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客观地说,如今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步伐与现实需要之间仍存在不小的距离。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还有众多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学毕业生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不少地方求才若渴,出台了许多优惠的引进人才政策,从住房安排到科研项目起步,从子女上学到老人养老,都给予了充分考虑。这些地方的创业环境和生活条件与大城市的差异越来越小,而这些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又比大城市更强烈,大学生在那里更容易找到发展的舞台和成才的机遇。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