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执法”治黑三轮只会添乱

2012年04月14日 07:16   来源:京华时报    李力言

  不在其位,却顶着“违规”的风险谋其政,不是“学雷锋”,而是为了“谋其利”。

  在北京大红门地区,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时常发生这样的“沉默式执法”:一些所谓“执法人员”不由分说,骑上车主的三轮车就走,只扔下一张告知单,整个过程没有一句对话,留给别人的却是无奈和愤懑。

  这些三轮车主大多是外地来京务工的农民,在“没文化找工作没人要,做生意本钱太大”的考虑下,纷纷把一天能挣五六十的蹬三轮作为营生。许多三轮车既没有运营牌照,又习惯闯红灯、逆行,在当地管理部门眼里成了“黑车”,难免成为被整治的对象。虽如此,推车就走的“沉默式执法”却更加让人心里堵得慌。

  记者一调查才发现,这所谓的执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从执法程序上看,告知单上扣车原因、时间、地点、处罚内容统统没有,完全不符合程序;从执法主体上看,“执法者”竟是停车场人员,完全不具备执法资格,难怪大红门街道办相关负责人称其“100%违规”。

  不在其位,却顶着“违规”的风险谋其政,不是“学雷锋”,而是为了“谋其利”。停车场以执法为名查扣三轮车,车主需花钱赎车,赎回后再扣再赎,循环下去,三轮车就成了停车场的“摇钱树”。一个车主去年一年被不同停车场“抢”了7次,每次都花钱赎,价钱从1000元到2000元不等,收益之丰厚,可以想见。

  如此以罚代管、为罚而罚的“黑执法”,实际上就是利用法规、盘剥弱者,不仅对黑三轮问题起不到任何治理作用,反而会以罚款作为运营代价,换得黑三轮的更大生存空间,又以罚款的加重,使得车主们为了弥补损失、养家糊口,不惜违反交规、疯狂拉活,导致“越罚越多、越查越乱”的恶性循环。更不用说,在“抢”车争夺战中,三轮车夫与停车场人员冲突不断,激化了社会矛盾。

  用“黑执法”去治理“黑三轮”,无异于饮鸩止渴,与北京“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也是格格不入。因此,一方面迫切需要真正的执法者站出来,坚决打击“李鬼”执法者,让规范文明的执法方式出现在街头;另一方面,需要创新社会管理,变堵截为疏导,变管理为服务。大红门地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常住人口多,外来人员多,这些现实状况都为三轮车云集提供了土壤,如何让三轮车夫们在城市管理规则之内找到谋生之路,如何让三轮车们沿着有序的轨道骑行,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