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不起的风景”呼唤旅游深层改革

2012年04月06日 10:56   来源:千龙网   

  据新华社报道,清明节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百元时代”,使得很多网友感叹秀美山河成了“玩不起的风景”。一家门户网站发起一项调查,吸引了千余名网友参与,近九成受访者认为门票太贵影响旅游热情,超过九成网友认为5A级景区门票的心理价位应该在百元之内,仅有0.3%的网友认为票价“物有所值”。

  清明节虽然只是小长假,但由于时值春暖花开,人们的旅游愿望表现强烈,不少景区在这个时段选择涨价,可谓时机掐得正到好处。从另一方面看,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对景区门票价格的控制已经到了“放松周期”,被压抑已久的涨价渴望到了集中释放的阶段,多个景区在这个时候涨价,也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从舆论反映看,绝大多数人仍然对景区门票涨价感到难以接受,不断攀升的门票价格也正在成为旅游发展的一个心理瓶颈。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门票价格管理,也成了一个绕不过的课题。

  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不仅风景名胜很多,游客人数也处于不断膨胀的阶段,从客观上看,人们对景区门票涨价的现实承受能力其实颇有弹性。但如果以横向比较来看,我国不少景区的门票价格已经逼近了某种极限。这个极限,一方面是指人们对景区门票价格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超过了这个预期,即使不会导致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抑制旅游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也预支了旅游发展的未来收益,削弱了风景名胜本来具备的公益属性和教化功能;更重要的是,对门票收入的过度依赖,让国内旅游业忽略了深度开发和产业结构内生化进程,让旅游产业始终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有可能导致国内旅游业丧失竞争力。从这些方面考虑,也很有必要对景区门票实行某种有效管制。

  景区门票涨价愿望强烈且难以抑制,有着多种深层的动因。从定价机制看,大多数景区的门票定价权在地方政府,而景区收益往往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关联,因而地方政府客观上存在支持门票涨价的动机。景区门票涨价的唯一制衡机制,是国家发改委在敏感和必要时期的宏观调控。比如,发改委多次对景区门票涨价发出黄牌,但这种暂时的喊停虽然在短期内稳定了票价,从长期看却可能导致门票价格的报复性反弹。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和有效的门票价格管理办法,已经到了较为急迫的时候。

  控制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不能等到旅游产业深度开发之后再议,因此,有一些工作应该抓紧时机着手进行。首先,应该理顺旅游资源的产权关系,逐步实现旅游景区收入与地方财政的某种切割,削弱地方政府对景区门票涨价的支撑动机。其次,在对景区实行行业评级的基础上,强化民意和市场对景区门票价格的干预能力,形成一种稳定持久的门票价格审批和听证机制。旅游管理部门应开展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入研究,把旅游产业链的开发程度、旅游周边产品的收益能力纳入评价体系,改变片面以景区名气、规模和门票收入规模确定其旅游评级的倾向,激发景区的市场化发育和投资吸引力,减少对门票收入的依赖。另一项较为迫切的工作是,地方名城、名镇、名村实行整体开发,必须实行更严格的审批机制,尽可能避免“围城收票”的旅游开发模式。

  景区门票价格的脱缰之势,表明现有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旅游发展的要求。无论是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衡量,还是从人民群众对旅游事业的要求着眼,实行深入改革都是势在必行。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应该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