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门内”与“门外”

2012年04月06日 08:47   来源:大众日报   

  井冈山门票涨了、台儿庄门票涨了……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了“百元时代”,网友感叹,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风景”。专家认为,景区门票涨价背后,除了有运营维护成本的现实,更反映出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景区盲目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4月5日《新京报》——我国近半数5A级景区门票突破百元)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除了“扫墓”,还有“踏青”;而今年的“踏青”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破百”,这不得不引人关注。

  出门旅游,目的地当然是“景区”,而“景区门票”当然是旅游费用的“重要组织部分”;但“旅游费用”,除了“门票”,还包括吃喝、住宿、交通、购物等项开支;所以,说起“景区门票”,既要看“门内”,也要看“门外”。

  很多经营者乃至旅游景点的当地政府,似乎觉得景区门票的价格上涨得越多“越来钱”,而不少地方的景区门票,多年来一直在“低开高走”。其实,人们前去一个地方旅游,并非“空降”至景区“门内”的,应该到你那里“一路上旅游,一路上消费”。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将“景区门票”拼命地“破百”乃至日后“争取破千”,一张“高价门票”很有可能将成千上万的平民游客挡在“门”外;进尔,如果游客一个个对你那“高价门票”敬而远之,对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来说,受损的不仅有“门内”,更有“门外”——反观之,市场经济,一条公认的“赚钱法则”是“薄利多销”。看起来,你景区门票“相对较低”,或者直接像杭州西湖那样“零门票”,门票收入似乎是少得多了,但由此而带动的吃喝、住宿、交通、购物等一条龙“服务收入”,其人民币的“绝对值”会远远大于“门票收入”,这叫“旅游经济,收益更在‘门’外”。

  作为游客,作为监管机构,同样既要看“门内”,也要看“门外”。门票价格,当然越低越好。无论“新闻报道”、“网上调查”,还是“政府监管”,大家将目光盯着“景区门票”是应该的;但同时,还应盯着“门外”的吃喝、住宿、交通、购物等项消费开支,应该将“门内+门外”综合起来“观察”,综合起来“思考”:一方面,要看那个地方旅游消费价格的“总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看人家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品质”,看看是不是“货真价实”,看看是不是“物美价廉”?这其间,作为政府的旅游监管部门,关键之“关键”,要在“门内+门外”的“信息透明”上狠下功夫,好让消费者“货比三家”,好让消费者“用脚投票”。

  “门内”与“门外”,其实是“小旅游”与“大旅游”之关系。以“小手小脚”的“小农经济”思维方式来发展一个地方的旅游经济,往往是“目光短浅”而只顾在门票价格上“杀鸡取卵”;殊不知,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经济,你要想争得“多产多销赚大钱”,须得“旅游长宜放眼量”而将景区门票“一降再降”,这,看上去很傻,其实人家玩的是精明的“大旅游”。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