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这里的房价每平才六千多元,墓地价格却高达上万元一平米!”3月31日,记者走访省内部分城市周边的陵园,不少市民对当下“墓地价格赶超了房价”很无奈。在青岛,因为买不起墓地,有70%的青岛市民选择将亲人的骨灰寄存在殡仪馆,这导致青岛殡仪馆存放的骨灰盒数量处于饱和状态。(4月1日人民网)
公平地讲,“墓地价格超房价”在目前还只是一个伪概念。表面上看,墓地一平方米售价高达上万元,似乎确实超过了每平方米六千多元的商品房价格。但是不要忘了,商品房是多层、高层建筑,一平方米的地皮,至少也要撑起五、六平方米的楼面面积,多的还可以达到二、三十平方米。而公墓的地皮,可都是平面利用。这样算来,商品房下面的地皮价值,可就远远要超过公墓的地皮价值了。再说,一套房子要上百万,一块墓地充其量不过几万、十几万元,怎么能说墓地价格超房价呢?只能说,这是一种形象的,不准确的说法而已。
但是,“墓地价格超房价”之说的背后,却是人们对墓地价格飞涨的极度不满。曾几何时,房子、教育、医疗三大消费被称之为“新三座大山”,现在,尽管墓地价格还没有真的超过房价,但它已经像又一座新的正在“崛起”的大山,开始压榨人生最后的骨髓。虽然,这座新大山的个头还没有前面的大山那样高,分量也没有那样沉重,但完全可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况且它根本不是什么轻飘飘的稻草,而是沉甸甸的经济重担。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开的自然规律。一个社会是不是有良心,可以从对待生老病死的态度和制度上得到清晰的反映。在生命的最后一站,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得到一块免费或廉价的葬身之地——这绝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纵观几千年历史,墓地什么时候像今天这样成为过炙手可热的“商品”呢?王公贵族有豪华大墓,自不去说它,只说那些连棺材也买不起的穷困潦倒之辈,身后之事无论如何寒酸,哪怕一张烂席裹尸,也可以葬在荒郊野外无人之处吧?现在殡葬改革了这么多年,反而改得连荒山野坟也不能再有了。想要入土为安,必须去买经过民政局核准销售的墓地,而且价钱好像火箭升天节节高。
其实,只要民政部门放开墓地经营,凡老家有祖坟的死者可以回原籍葬在祖坟,没有祖坟的可以下乡从农民手里购买田角地边做墓地——政府征地,一平米不过给农民一、二百元,这墓地供应怎么会如此紧张呢?从前生育率和死亡率那样高,人们都没有为墓地做过难,如今在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情况下,墓地反而供不应求,极为紧俏,以至于很多人通过炒作墓地大发其财,这能说殡葬制度没有问题吗?
不从制度上反思墓地价格高涨的内在原因,早晚有一天,墓地价格会真正超越房子价格——当墓地价格上涨曲线已经勾画出一座“新大山”轮廓的时候,也许“死无葬身之地”就要成为真实的大面积的咒诅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