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为什么总有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胆敢视统计的生命为儿戏,胆敢置政府公信力于不顾?究其根子,还在于发展观以及相应的政绩观和考核机制出了偏差。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说,更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引导:如果政府官员统计造假后受到严厉惩罚,而不是因虚假政绩获得提升,还会造假吗?
从今年2月18日起,全国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和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共70万家,要在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上,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要求有关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的数据,对任何暗示、授意甚至强令企业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并且举报。为此,国家统计局还在中国统计信息网设立“曝光台”,专门曝光那些已将事实核查清楚的统计违法案件。
“曝光台”眼下已公布了分别发生在重庆和山西的两起涉嫌统计违法案件。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认定,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文件,要求企业必须提前将当期统计上报数据,“报经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评估后”方可上网报送——这种行为涉嫌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国家统计局于今年3月认定,山西省河津市统计局个别人员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向部分企业发送数据资料,要求按此上网报送,这同样涉嫌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很快,河津市统计局长被免职。
有些地方仍在求“快”求“大”
“造假”是当今社会公众最深恶痛绝、又常常无奈叹气的顽疾之一。统计造假,社会危害一点不亚于无良企业的产品造假。统计造假者,可能是企事业单位,也可能是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主谋、参与的统计造假,性质更恶劣。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为什么总有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胆敢视统计的生命为儿戏,胆敢置政府公信力于不顾?究其根子,还在于发展观以及相应的政绩观和考核机制出了偏差。
“快就是好”、“大就是好”的思维定势,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影响;一部分政府部门和干部仍然身陷求“快”求“大”的浮躁与盲目中。一些地方把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于是一部分干部为了显示政绩,不惜干预统计。
最近几年,好多地方宣布,GDP及增长速度等经济指标不再是考核下属地区和党政干部的主要指标。话是这么说了,实际情况是否有了改变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全国GDP增速是9.2%,比2010年的10.4%回落1.2个百分点,对此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这就是主动调整。但是,翻开过去两个月各地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或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GDP“规模大”和“增速快”为荣的表达不在个别,有得意于“增幅跃居全国第一”的,有得意于“经济处在‘高位’运行”的,也有得意于“经济总量‘实现跨越’”的……诸如此类的表达,值得玩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说,更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和引导:如果政府官员统计造假后受到严厉惩罚,而不是因虚假政绩获得提升,还会造假吗?
发展观出了偏差,发展就会出偏差。
“谁能拒绝来自上级的违法干预?”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统计局长频频受到公众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做这个官还真不行。其实,把责任都算在统计局和统计局长身上,既不公平,也于事无补。绝大多数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厌恶统计造假,但也确有一部分统计部门及其干部,没法完全拒绝来自上级的干预。这与体制和管理格局密切相关。
2009年修订后的《统计法》,删去了原《统计法》中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如果发现数据计算或者来源有错误,应当提出,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核实订正”的规定。其实,原《统计法》中的这个规定也无可厚非,但新的《统计法》将之删去,指向十分明确,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违法干预统计工作。这也说明以往违法干预的情况不在个别。当然,对于新《统计法》删去这条规定的效果,还不可盲目乐观。
要求企业数据联网直报国家和省数据中心、设立“曝光台”,都是国家统计局今年推出的重要举措,这对于优化统计方法、提高统计质量和严肃统计法规,大有裨益。但这样的举措能否从根子上杜绝统计造假,还需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在河津市的案例中,据称是统计局“个别人员”向某些企业发送数据资料,要求企业按此上网报送——令人生疑的是,这些“个别人员”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到底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一杆标尺
我国《统计法》规定:国家统计局组织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
从实际情况看,国家统计局要把这项职能完全有效、有力地担当起来,困难还很多。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地方统计局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国家统计局。
以中央公布的全国GDP与地方GDP之和两本账“碰不拢”为例,国家统计局这几年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然而结果令人失望。
2010年全国GDP是39.8万亿,地方GDP之和是43.3万亿,超出3.5万亿;2011年的统计已经出来——全国GDP是47.2万亿,地方GDP之和是51.8万亿,超出4.6万亿!
统计执法不够有力,等于变相鼓励统计造假。经济社会状况的统计能否做到严肃有效,是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得到真正贯彻落实的一杆标尺。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