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西湖龙井茶比黄金还要贵,最近,500克的西湖龙井头茶就在预售义卖会上创出了18万元的天价。每年春季清明之前,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绿茶都有一些预售活动。每年这个时候,翠绿的茶叶总要创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价格。虽然18万的价格只是个案,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无论如何让人觉得淡泊、清新、高雅的茶叶已经成为了奢侈品。(中广网3月22日)
坦白地说,西湖龙井茶变成奢侈品自有其内在的商品属性。比如,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只局限在西湖龙井茶保护基地168平方公里之内,而龙井村的茶就更是少之又少,每年的产量也就十多斤。更为关键的是春茶与白酒不同,与普洱、铁观音等发酵、半发酵茶叶不同,过几个月价值就会消失殚尽。物以稀为贵,从这个层面讲,西湖龙井茶变成奢侈品没什么好质疑的。而从市场发展的角度讲,中国出现自己的奢侈品牌也符合市场的规律。
然而,目前西湖龙井茶以及其他茶品的高昂价格引起的社会疑虑,依旧在可预料的范围内:一者,名贵茶叶的高价除了本身的商品属性,还在于外界的过度炒作,一些人希望通过炒作茶叶获得高收益;二者,市场上假冒名茶太多,以西湖龙井茶为例,正宗的西湖龙井茶每年出产太少、保存不易,可以肯定其他时间以及大量出售的茶叶就只能是假冒的。除此之外,最引人关注的或许就是名茶同茅台一般,和三公消费之间的关系暧昧异常。
很明显,假若高档茶叶的消费者符合公众对奢侈品的消费定位的话,公众是无意用有色眼镜看待这些高价茶叶的。但问题是,如果失去了权力部门或事业单位的采购支持,茅台与高档茶的“奢侈”还经得起考验吗?可以肯定,茅台与西湖龙井茶的高价与体制存在着重要的关系。譬如,销售人员表示,茶叶的费用一般挂在住宿费、餐费或者会议费里,开出发票来。从销售记录上看,预定明前茶的有高等院校、部队机关还有一些企业。安徽的一家茶叶经销商直言不讳,送礼消费成了高档茶叶的主力军。
购买高档品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是打点关系;购买高档茶叶者不是拥有巨大财富的人,而是一些权力部门、事业单位。这样的消费行为明显逾越了简单市场消费的行为,已经与公共事业相挂钩。当然,高价茶叶与茅台等产品的奢侈成长,与产品本身的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知道,不是什么产品通过与三公消费挂钩就能奢侈化的。但因为这些奢侈品的消费者的特殊性,就不能不引发一系列的联想。更何况,今年“两会”有代表委员称,只要“紧一紧、省一省”,三公消费就可节约几千亿。
事实上,民意对高价茶、茅台酒的诘难,无非是三公消费不透明且数额巨大。在“紧一紧、省一省”可节省千亿的刺激之下,自然对这些与三公消费有着密切关系的奢侈品抱以敌意,这是情有可原的。我们期望,高价茶、高价酒的奢侈成长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依靠体制的强大能量;也期望三公消费的透明与缩减,公权力部门与事业单位可以“紧一紧省一省”,以勤俭节约为原则;更重要的是奢侈品消费绝不能与腐败相挂钩。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