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话改革

2012年03月09日 07: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陈学慧

  有人数了数,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这个词出现了60多次,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改革”出现了近20次。而在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就表示“深化改革的时机到了”。“改革”二字还屡屡登上媒体的头版,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小组讨论中,“改革”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结合国内外形势,结合经济转型的需要,代表委员们普遍感到,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深化改革的时机到了。

  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为深化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讲就像是在爬坡,需要有一个合适的速度,太快可能翻车,太慢有可能爬不上去,而且如果没有良好的驾驭技巧,还有可能偏离方向,这就要求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深化改革的前提是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有意识地调低发展速度,也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质量,以此打牢深化改革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了深切的认知和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了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改革往往是自下而上的,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的原动力。当年,安徽小岗村的村民们迈出了实践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不仅改变了农村的面貌,进而引发和推动了城市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当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与利益需求相切合,将会产生巨大的改革推动力。学会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就拥有了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

  “改革成果不是‘说’出来的。实际上,政府工作的亮点不在于提到了多少次‘改革’,而在于实实在在地推进改革,要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说。

  的确,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改革任务的阐述占了很大篇幅,分量很重。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桩桩件件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覆盖之广、触及之深、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虽然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虽然今后的任务艰巨繁重,但在深化改革的问题上,我们不会动摇,也没有退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温总理在报告中这段话,道出了党和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