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帮助降低了美国的通胀,消费者降低了采购成本。这使得美国得以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以促使经济更快增长。但是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企业生产的商品成本持续走高。今年1月,中国出口美国商品价格同比上涨了3.9%,究其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在上涨。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工资的上涨以及人民币的升值似乎是主因。(2月28日新华网)
虽然目前中国经济的降温对出口商品价格增长暂时能起到一些缓解作用,但是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很难遏制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发展阶段。有人算过一笔账,考虑美国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广州、上海等地工人工资,仅比美国一些人力成本低的州便宜30%。由于工资在总成本中占约20%至30%,在考虑库存和运输之前,中国生产的商品只比美国生产的商品便宜10%至15%。
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也与美国自身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美国政府一直在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正如此,过去6年间人民币在对美元升值28%。弱势美元的确助力美国出口商的生意,但人民币汇率走强和中国人工资、原材料价格上升,使美国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价格上涨。
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美国2011年进口了价值399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中国向美国提供了78%的鞋类商品、71%的领带、55%的手套,50%的女士和婴儿服饰,90%的家用拖鞋。美国一位鞋业公司的总裁认为,过去美国零售商压中国企业降低价格比较容易,而现在这样的局面已“颠倒过来”了,最终美国消费者将为此埋单。
尽管如此,美国并没有吃什么亏,中国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把主要精力用于发展高科技产品,而把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产制造环节,甚至部分低端服务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到新兴市场地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被纳入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分工体系和生产链条中。
而中国为了推动出口贸易,加强产品竞争力,一方面出台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成为外资的投资“天堂”。另一方面对中国出口企业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政府方面的政策不断调整,退税力度不断加大,大大刺激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同时这一政策也直接导致在美国出售的中国商品总体价格较低,甚至比中国国内售价便宜。
回过头看,美国通过廉价商品攫取了中国数十万亿的财富。按照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统计,中国出口商品1美元在美国零售价是4美元,其中,美国得到3美元,中国得到1美元,扣除折旧和进口原料后只有0.5美元,再扣除外贸中超过60%的外资企业,中国所得不到0.2美元,不足美国获利的15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商品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为美国提供商品增加值超过5万亿美元,为美国社会提供了6.8万亿美元的商品,而中国从自己生产的商品中所得增加值只有0.24万亿美元。这种生意与其说是对外贸易,不如说是几乎白干,用一些人的话说,差不多就是赔本赚吆喝。
过去,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使美国家庭的生活成本大幅度下降,在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美国人已经难以离开中国产品。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正在发生变化。随着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工资不断提升、人民币升值、通胀压力的加大,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价格将随之上涨,美国人享用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或许将成为历史。(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毋庸低估中国贸易增长潜力
不应继续为美债提供廉价融资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