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作为特长的幸与不幸

2012年02月25日 10:02   来源:红网   周舜莹

  在这个人人都可自称作家的年代里,靠写作的特长就可进名校?近日,华师一附中高三学生、“少女作家”谢康娜向北大、清华等9所大学投寄报考其自主招生的材料,只通过华中科技等4所大学的初审资格。为此,谢康娜的父亲主动致信媒体,“炮轰”北大、清华等名校名为自主招生,实为掐尖。此举惹来争议。(2月19日《楚天金报》)

  报道称高中期间,谢康娜的成绩离二本高校都有不小的差距,这是让高校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不过谢的父亲则说他女儿具有“文学创作特殊才能”:“像我女儿这样的突出创新人才,被北大、清华等应试教育捍卫者或既得利益者,以分数为录取标准初审淘汰掉了。”谢康娜也不否认自己有名校情结。

  究竟父亲眼中的这个“文学创作特殊才能”是否当真,难以估量。但是,这位父亲的言论却确确实实遭到了白眼。什么少女作家,什么突出创新人才,什么炮轰,通通可怜地沦为众人口中的笑料,成为又一出博眼球的闹剧。如果谢就这样被北大清华招安了,他父亲还会说这些高校不重视人才吗?其实高校自主招生实为掐尖已是公认事实,这位父亲的话并不无道理,只是他的利益角度妨碍了他的表达而已。写手千千万,少女作家遍地都是,而清华北大却人人都想上,凭什么是她能脱颖而出呢?所有人都要被高考折磨,凭什么有一个例外?没有统一的标准,谁会服气?

  这就是她以写作为特长的不幸。这么多年来,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这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会有保送或高考加分资格;艺术类学生也可通过参与专业测试,以较低的文化分进入名校。只有文科生没有这方面的招考特殊渠道,说到底就是因为指标的问题。文科不同理科,好与坏之间并没有硬性标准。作品卖得好,证明有市场价值,也不排除是炒作的产物。卖得不好,那也不说明没有很高的人文含量。有时作品发表,也要靠点关系。如果蒋方舟没有一个颇有名气的作家母亲,想必也不如今天走得顺畅。她随心所欲的写作风格,恐怕也难在应试作文里拿高分。文章高下总是见仁见智,而人人都可码字。在人人都可自称作家的年代里,靠写作的特长就想进名校,肯定会引来争议不断。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成为一名作家,一定要读过名校吗?读名校真的一定有助于作家的成长吗?韩寒高中时候无奈退学,也拒绝了一流大学的旁听邀请,但这根本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作家的向往。反而因为他对教育体制的逃离,赢得了更多的共鸣与喜爱。他不断看不断想不断写,甚至因为更加自由,更加主动,更加兴奋,更加有满足感。许多作家都是自学成才的,看自己想看的,写自己想写的,越写越顺,越写越有进步,这就是真相。如果写作方面真有天赋,根本不用外界的力量督促,自己就能写好。这就是为写而生的人之幸运。

  追求一个名校的头衔,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个闪亮的光环,为谋生为名为利找到垫脚石而已。毕竟,文人多潦倒,码字难为生也是如今不得不承认的现状。谢康娜的父亲也许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女儿在写作方面的才华,但是他也应该意识到,这个特长的最大特点便是:对应试、进名校、赚大钱都无用。这是他们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不过幸运的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的作家,从来都只看作品。如果潜心码字、写出佳作便能生活无忧,以写作为特长的孩子,根本不用纠结于那一张文凭。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