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称,上海允许长住居民购买二套房。外地户籍居民持上海居住证满三年,可以享受本地居民同等购房资格,即可以购买第二套房。对此,房地产从业人员以及购房者均普遍认为,所谓“上海户籍居民”就是指拥有上海户口的居民,没有人会想到居住证满3年的非上海户籍人士也可算作户籍居民,因此这无疑是对限购政策的放松。(2月22日《中国证券报》)
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政策市,在中央政府对楼市调控政策仍“冰冻三尺”的情况下,各地变相松绑楼市却渐渐表现出暗流涌动。
自2011年10月以来,佛山、杭州、天津、成都、厦门、武汉、合肥、南京、常州、吉林、中山、长春、芜湖等10余城市出台不同角度的楼市微调政策,政策微调的内容涉及限购变化、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以及购房补贴等。
在如此敏感的时期,上海作为全国房价最高、调控房价尚未见实质性明显下降的城市,出台楼市新政,立即引起社会各方面的热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楼市调控持续收紧的大环境下,上海似乎有点绷不住了,也像其他城市一样为楼市松绑。
大多数的楼市新政存活时间有限,有的存活了十多天,有的仅存活了十来个小时,被称为“见光死”的政策。最近的一例是安徽芜湖市的楼市新政。2月7日,芜湖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免税补钱送户口”的楼市调控新政策。10日,芜湖官方称其新政“不是救市行为”;12日,芜湖市官方再次发文,称因种种原因楼市调控新政策“暂缓执行”。从政策出台,到被叫停不到一周时间。当然,与佛山新政仅存活一天相比,芜湖还算的幸运的。
如此看来,上海并不是第一个楼市“松绑”的吃螃蟹者。由于严厉的限购政策,上海房地产市场低迷,政府土地财政缩水。有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土地出让金收入与同期相比,至少减少了一半。失去了土地财政的“命根子”,上海的腰杆子站不起来,经济也失去了活力,只好想出钻政策空子的主意。
人们注意到,由于受紧缩的调控政策影响,进入2012年后国内许多城市的房价和房地产销售均出现下滑。最显而易见的是,楼市的冰冻,一方面造成土地出让金锐减,另一方面也导致房地产市场交易税费的降低。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其中住宅类用地同比减少24%。2012年,地方土地财政收入预计将进一步下滑。房地产调控政策令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收入和房产税收入方面捉襟见肘,因此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了微调措施以支撑房地产市场。
必须承认,在调控政策持续发酵的情况下,对刚性需求也是一种抑制。根据上海统计年鉴,截至2009年末,在上海的半年及以上常住外来人口达到819.58万人。到2010年末,这一数字上升到897.95万人。很多上海的年轻群体已经到了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的阶段,二套住房提上日程,因此,此番上海楼市新政受到很大一批刚需群体的欢迎。
人们现在关注的是,在部分二三线城市新政被叫停后,上海的楼市新政会不会像芜湖等城市一样“见光死”。有分析认为,上海无论此举是何初衷,截止目前向社会释放的都是一个危险的讯号,必然会引起上面的关注。特别是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此举会不会产生新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呢?
进一步推论,目前中国房地产政策是一个很敏感的时期,大家对于政策本身的任何一点的变化都会很敏感,都会引起进一步地遐想。况且,楼市调控政策不是不能变,关键在于怎样变,在于为什么变。例如“限购令”是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中央政府很可能会敦促上海市取消楼市新政。
问题是,中央政府对佛山、中山、芜湖等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楼市新政的叫停容易,但对上海这座一线城市的新政叫停,并不是那么简单。由于上海地位在中国举足轻重,任何政策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回过头来看,上海楼市新政实质上对于刚需购房、对行业、对市场都有利,那么,人们又能以什么理由让它停下来呢?(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芜湖楼市新政的要害是购房补贴
“短命”楼市新政 传递调控不动摇信号
芜湖新政夭折背后的地方焦虑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