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中国推行援欧“马歇尔计划”不可取

2012年02月09日 13: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布隆博格报道说,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袁刚明2月6日接受该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国可能会向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提供多达1000亿欧元(约合1320亿美元)的救援资金,这笔资金将被用于购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所发行的债券。单从资金规模上看,这个救助计划已经堪比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2月8日 中国经济网)

    其实,袁刚明并不是建议援助欧洲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第一人,在有关欧洲危机和中国如何拯救欧洲问题上,国内媒体,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都提出过不少建议,建议中国实行援欧“马歇尔计划”以应对之一系列的问题。一些人士认为,“马歇尔计划”是实现中国崛起与复兴的最好的战略与计划,是可以帮助中国增进与欧洲国家关系的计划。

    在他们看来,欧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元区国家一片恐慌,一些国家已陷入或濒临破产边缘。这将对长期以外向型经济为重要拉动力的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所以,拯救欧洲等于拯救自己。

    然而,不管是媒体的观点也好,还是专家学者的建议也好,其建议意见只代表个人或少部分人,并不意味着政府方面真的会推出这样的一个计划。到目前为止,中国救援欧洲的主要形式是购买EFSF所发行的债券。中国一直是EFSF所发行债券的买家,只是所购债券的确切数额一直未公开披露。

    国内一些人推崇美国版“马歇尔计划”,因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如果在欧洲推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可以大大提高中国在欧洲的地位或影响,也可以迫使欧洲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回过头来看,二战后,美国面对百废待兴、资金劳力力匮乏的欧洲,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救,还是不救”。美国选择了拯救。美国通过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找到了冷战期最坚定的盟友,使美元成为全球最为推崇的货币,美国因此可以稳收铸币税,最终通过在西欧、日本的布局,美国不仅使全球进入和平的快速发展期,更在上世纪80年代让美国发展模式成为各种经济体制中的赢家。

    但中国与当年的美国大不一样,当时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强国,特别是在欧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有几亿人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还有至少一亿人口处于脱贫状态。何况,中国出资1000亿欧元,推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拯救欧洲,不一定会得到欧洲人的认同,而且有可能引起美国、日本等西方势力的恐惧,从而对中国的行动进行围堵。

    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社论《欧洲不必乞求中国》。文章认为,欧洲曾多次呼吁中国动用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中国政府想买流动性强的主权债券,那么其选择是美国国债或者以欧元计价的债券,即便这些债券的信用可靠性正有所降低。然而,欧洲人无需卑躬屈膝地向中国求援。

    看到这样的评论让人颇感意外。如果政府方面真的对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不知道还会听到欧洲方面多少难听的话。人们不禁要问,“我们拯救欧洲图个啥?”,难道是要把自己的热脸贴在人家的冷屁股上吗?既然西方主流媒体都呼吁欧洲人不必乞求中国,中国为何一定要救助欧洲?

    何况,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饱受磨难,其经济发展的政策也面临两难,国内的许多问题都尚未解决,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经济改革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困难的环境下,中国能够实施“马歇尔计划”吗?回答是否定的。其实,我们没必要超越国家的实际能力,去帮助比自己国民更富裕的国家。

    当前,中国最大的责任莫过于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到2020年能让占世界总人口1/5的13亿多中国人过上小康生活。如果国家财政真的还有余力的话,不如在对中国西部和不发达地区推行“马歇尔计划”。这样做,相信绝大多数的国民都会举双手赞成。(邱林)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欧元危机无解 人民币走好自己的路

 

欧债危机中,中国应该出什么牌 
 

为欧债危机多砌一道“防火墙”

 

相关延伸:

 

解决欧债危机还剩三张牌

 

欧元区会因欧债危机解体吗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