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常态机制如何建立

2012年02月09日 13:05   来源:东方网   董宏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7日出席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并讲话,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长效机制,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引导新闻工作者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努力使新闻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使新闻宣传工作呈现新的气象。(2月8日《人民日报》)

  如果把刘云山的话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能搞一阵风。不搞一阵风,就必须有完善的长效机制做保证。只有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才能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这不光是简单的逻辑关系,更是新闻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我党新闻事业传统,恪守职业道德,永葆新闻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障。

  其实,走基层,原本就是新闻记者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只要叫个合格的新闻记者,他一定会知道最鲜活的新闻就来自基层,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第一线去采访,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按说,这用不着再搞什么活动就应该有这个自觉。而之所以要动员搞活动,某种意义上说明在走基层上欠缺,走基层欠缺的表现,就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材料靠要来,线索靠等来,文章靠摘来,高高在上,面孔生冷,由此导致作风漂浮,文风呆板,只会离生活、离实际、离群众越来越远,不仅达不到传播的效果,更得不到群众的喜爱、信任和支持。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强调记者走基层,目的就是要促进转作风、改文风,回归新闻工作的本真。从这个角度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要开好头,而且还要持续深入下去。只有经常地自觉地深入基层,才能时时气氛时代脉搏,拓宽视野和胸襟,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终身课题。

  时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许多新闻记者一身汗水两腿泥深入乡村采访,与老百姓建立了真感情;不少媒体改变了“面孔”和“文风”,与老百姓更贴近。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果,不可否认其中有活动效应的因素,从长远看,不可能总是这样普遍号召、集中动员,才有反应,更不能流于形式,“一阵风”过去了,不作特殊强调就淡忘回生。必须看到,“走基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约束并实施。

  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和操作办法,约束记者的行为,引导记者顺势而动,用心而为,言而有信。不能简单地机械地规定一个月要下基层多少天,重要的是考核记者的实绩,让记者用作品说话,要把发言权和评判权交给基层,交给群众,听取群众的反应,养成带着感情下去采访的好习惯,使“走基层”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种常态,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