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疗治官场慵懒最忌“屠龙之技”

2012年02月04日 07:07   来源:广州日报   南燕都

    近日,媒体报道,江苏泗洪县委、县政府门前一块巨大电子显示屏上红字闪烁,交替出现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当天的工作动态。据了解,当地为了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全面提升机关工作效能,从去年7月开始在全县所有机关单位实施公务事项预报制。

    官场“慵懒”,广受诟病。客观而言,近年来,各地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媒体和公众也给予高度关注。从长沙、眉山等地公布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手机号码,到武汉公务员上班吃早点停职一个月,再到如今泗洪县的“直播工作”,应该说各地“摸石头”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从既往经验观察,能够顺利“过河者”寥寥无几。

    从“直播工作”这一个案分析,形式的确很新颖,但“花拳绣腿”甚至“遮人耳目”的痕迹也很明显,这正是当前治理干部作风难见实效的症结所在。就像该县双沟镇农民朱泽平在评价此事时说的:“虽然有义务监督员采取明察暗访,但如果工作人员只是磨洋工,那么这样的公开,也只是个形式和摆设。”当地看似高明的做法,实际上漏洞百出,谁能保证“直播”的就是真实的?拿什么让公众相信这不是“选择性”直播?“屠龙之技”,无法让人对其抱以期望。

    要想摆脱虽“殚千金之家”但“无所用其巧”的宿命,与其将精力浪费于形式创新,还不如回到规制原点,加大执行力度,让那些“有心喝茶,无心工作”者受到应有惩戒。例如2006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就明确了“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管理原则,第五十三条规定公务员不得“玩忽职守,贻误工作”、“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若有违法则应予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但在现实中,依法受到处分的又占多大比例?反倒是带“病”提拔、“死”而复生者比比皆是,严重透支政府公信力。如果真能做到“法律是块铁,谁碰谁出血;法律是块钢,谁碰谁受伤”,使整个行政机构以至个人的工作运行都在法规制度的规范之下,何愁不能根治慵懒之疾。

 

  相关评论:

 

  “义工服务制度”扭转不了官员形象

 

  如何才能让官员有所敬畏

 

  公开官员财产才能断“裸官”后路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中石化凭什么“家丑不外扬”?    2012年02月04日
  • ·股市打黑开始了?!    2012年02月04日
  • ·龙年A股否极泰来    2012年02月04日
  • ·现金流量决定企业存亡    2012年02月04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