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标准说话: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2012年02月03日 08:50   来源:   刘文宁

  “抢话筒”,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形成围观的力量,让掺杂小群体利益“私货”的标准曝光于众、胎死腹中,让某些“国情论”者明白,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而压低国标的做法行不通。这会锻炼公众的协商、博弈能力,对于参与重大公共事务的讨论,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达成尽可能广泛的社会共识,十分有益

  “卫生部拟2015年底前修订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这一消息在为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及非法添加乱象而忧心的人看来,是个利好。

  消息来自卫生部近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2013年底,基本完成对现行1900项食品国家标准和30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2015年底前,修订食品污染物、生物毒素、农药和兽药残留等限量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食品标签标准等。

  三聚氰胺让我国奶业元气大伤,地沟油迟迟检测不出令公众谈油色变,有机食品“穿着有机的马甲”牟取暴利,还有瘦肉精、苏丹红等有毒食品事件一桩接着一桩……公众为餐桌安全忧心,对监管不力颇有怨言。

  食品安全,标准为纲,五年规划,民生大事。让标准说话,让举报的有依据,维权的有武器,投机的有忌惮,违法的有代价,公众健康才有保障。

  让标准说话,必须有“倒计时”的危机感。一次次亡羊补牢,一次次全国清查、治理,危机来临,忙成一团,危机过后,一切如常。我们的记性何以总是这么差?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要事半功倍,道理再简单不过,但落到具体事情上总是难上加难。以屡屡惹出事端的食品添加剂为例,添加剂的滥用使这一促成美味食品的“乖孩子”成了“野孩子”,但老标准屡屡在新问题面前无所适从。不独食品安全领域,去年,如果不是甘肃庆阳校车事故21人死亡的惨重代价,校车标准未必会以超常规速度付诸研究制定。

  让标准说话,要有快跑、领跑的速度,要跑过市场的多变,跑过某些人的投机。“平板电脑”概念一出,大屏幕游戏机、电子书、MP4等纷纷改称“平板电脑”,消费者一头雾水。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等数码产品关键指标的虚标,也与产品国家标准缺失直接相关。市场的多变是一种倒逼力量,产品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的步伐如果能快一些,市场的纠纷与管理的成本就会少一些。

  让标准说话,公众不可袖手旁观,人人都是监督者、参与者。已有事实提示我们,如果我们将制定修订国标之事完全交给职能部门或专家,到头来未必会真的高枕无忧。在民意征集中,“抢话筒”,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数”,形成围观的力量,让掺杂小群体利益“私货”的标准曝光于众、胎死腹中,让某些“国情论”者明白,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而压低国标的做法行不通,这样的力量不可小视。这会锻炼公众的协商、博弈能力,习得在妥协中求得共识,这对于参与重大公共事务的讨论,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达成尽可能广泛的社会共识,十分有益。

  让标准说话,说到底,必须让“标准为大”、“法治为上”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是没有标准,是已有标准得不到执行”,这样的抱怨我们屡屡听到,但这真不该被当做借口,而实为一种失职。因此,已有的标准的执行不能打折扣,是一道更为现实的功课。市场监管者的责任不可推卸,已出台的国家标准要显示威力,而不可沦为挂在墙上的摆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从尊重国标开始。不仅如此,标准为大,对更广泛领域的意义在于,它倡导与守护的是制度为大、法治至上。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