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只要打假

2011年12月09日 06:50   来源:北京晚报   侯 江

  学术腐败是个顽疾,治了这么多年,疗效不大,只是又多了不少让人头痛的疑难杂症。近日,有网友曝光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王浩斌的论文发表目录。网帖目录显示,王浩斌3年中共发表各类论文273篇。因论文高产,王浩斌被网友奉为“学术超人”。王浩斌本人回应称,自己四分之三以上的文章都属于政治宣传性的文章,包括对党的政治的解读,对党的精神的宣传等,“这些文章严格来说都与学术有一定距离”。

  想来,“假冒伪劣”几项罪名中,王副教授至少占了一个“冒”字和一个“伪”字。把不是学术论文的文章当学术论文发表,自然有不少便宜。只要是期刊发表的论文,不论学术价值如何,都能变成评职称、评奖、增加待遇、换得科研经费的筹码。对于学术论文和政治宣传性文章的区别,自己心知肚明却还行“冒名顶替”之事,这位副教授的职业素养可见一斑。

  再者,按王副教授的说法,好像“政治宣传性的文章”,是非常容易就能量产的,这也不得不让人起疑。就算是“政治宣传性的文章”,也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生产出来。况且,“对党的政治的解读,对党的精神的宣传”,更需要认真对待。严格地说来,对于很多对“党的政治、党的精神”不太理解的人们来说,王副教授这类学者,其实就是播种机和宣传队,兹事体大,一字一句都容不得马虎和对付。于是我们得好好算一笔账。三年里发表论文273篇,平均一年的产量是91篇。王副教授在授课之余,四天就要写得一篇“政治宣传性的文章”,公众除了敬佩王副教授笔耕不辍的勤奋之外,也不得不怀疑,这些文章能深入地、翔实地解读党的“政治和精神”吗?会不会是一些稀汤寡水的“片儿汤货”?

  当然,就算是文章里全是真金白银,王副教授也不能把它卖过了再卖。媒体报道中提到,在这273篇论文目录中,部分文章虽然发表的时间和期刊不同,但标题是一样的。一般人都明白,一稿多投是一种严重不道德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有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这就意味着,作者在规定之日内是不得一稿多投的。不知王副教授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违法?以违法行为来生产“政治宣传性的文章”,这究竟是对“党的政治、党的精神”的解读,还是对“党的政治、党的精神”的亵渎?

  学术要打假,同时也要打“冒”和打“伪”。这些所谓学术产品,向学术环境里注入的已经不是“水”,而很有可能是毒药。当然,“劣”如果也要打的话,打击面太大,实在还顾不过来。比如中科院某万能院士,发表的文章全都与他的专业无关,有谁说过应该摘了他的院士帽吗?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